梅州市诗词学会(原名嘉应诗社)

 找回密码
 成会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72|回复: 0

通感的运用应注意语意圆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8-13 11:08: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通感,又叫“移觉”,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百度百科)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在文学艺术创作中,各种感觉器官间的互相沟通。为之通感。也就是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等可以相互沟通,不分界限。它系人们共有的一种生理、心理现象,与人的社会实践是分不开。在通感中,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如可以说“光亮”,也可以说“响亮”,仿佛视觉和听觉相通。再如“热闹”和“冷静”,感觉和听觉相通。用现代心理学或语言学的术语来说,这些都是“通感”。(百度百科)


      百度的概念并没有说错,但概念毕竟是概念,概念这个东西有时显得特别生硬、空洞,所以在理解上常常会造成一些误会,也会在运用上造成一些生搬硬套,关于通感如何去理解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呢?首先得先是形象的语言,诗是注重形象的,既然是形象的则就与抽象的相对立,即我们生活中能够感知的,如冷光,光用冷暖去修饰,冷暖是属触觉的,光则是属于视觉的,故冷光是通感,而冷光又是可感可知的,故也是形象的。其次是使感觉转移,如前所述,冷暖是属触觉的,光则是属于视觉的,把感觉从视角转移到了触觉,这就叫使感觉转移;在具体运用的时候通感一般都会做到语意圆融而不是突兀而出,如一枝雪里冷光浮,这里的冷光有雪的照应便显得语意圆融,又如‘’芦华明月水茫茫,激箭风舟破冷光。‘’,这里的冷光也是有芦华、明月、水茫茫的照应,又如月凉梦破鸡声白,枫霁烟醒鸟话红’中的白和红也是有月凉、枫霁的照应而显得生动、圆融。故,钱钟书《通感》中指出:“用‘闹’字,是想把事物的姿态描摹成好像有形象,表示在视觉里仿佛获得了听觉的感受。”,故,通感一要注重形象,其次要注意通感在古诗词中的运用应注意一定的语言环境下的语意照应,这样才能显得语意圆融。

     今有人写‘飞机绕绕声音紫,导弹嘶嘶火焰红。’则是硬凑了,声音紫是通感倒没错,不过,试问 这里的声音紫跟飞机绕绕有甚语意关联?如何照应?声音紫该作何解飞机是紫色的吗?不是。最起码在这首题写空心菜的诗中都不是,这里的飞机即锁台军演的战机,没有一架是紫色的,故说飞机绕绕声音紫,导弹嘶嘶火焰红。’是硬凑

      外事不决问谷歌,内事不决问百度,还是百度吧,百度紫色的声音可搜出‘’《催眠者》:你的声音是紫色的,宛若美丽的薰衣草花田‘’,姑且就用这两句作解吧,这里的紫色的明显是跟薰衣草花田相照应的,所以能让人们的感觉进行转移,即把本是听觉的声音转移到了视觉的美丽的薰衣草花田上去了,所以感觉这声音也象是薰衣草花田一样是紫色的,道理类同的还有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似的。”。又“歌台暖响,春光融融”也有一定的照应关系,即前后照应。所谓诗贵使人可解,通感的运用是否非要有所照应呢?应该不是,如“笑容甜蜜”、“你笑得很甜”笑容属视觉范畴,笑属听觉,而甜、甜蜜却属味觉,它们之间构成通感,但却不明显语言环境下的相互照应;故,通感在古诗词中的运用要注意语意圆融,语意要圆融应留意有所照应为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会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梅州市诗词学会 ( 粤ICP备17109579号
联系邮箱:jyss888@163.com    联系电话:13502339645    地址:梅州市梅江区梅龙路市文联6楼608室    梅州嘉应诗社 版权所有

GMT+8, 2024-3-28 06:56 , Processed in 0.222456 second(s), 2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