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诗词学会(原名嘉应诗社)

 找回密码
 成会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347|回复: 0

作诗要有立足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0-16 03:03: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梅花山人 于 2021-10-16 03:08 编辑

     作诗要有立足点,简而言之,这个立足点即是诗人谋篇时所站立的地方,从这个地方或看、或听、或感触、或联想、或想象、或抒情、或议论,作诗有所立足能让整诗显得立意明白、脉络清析、结构紧凑,譬如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白居易运用了移步换景的笔法,但同样是有其立足点的,简而言之是立足于钱塘湖的初春,描写了在西湖早春风光中无比喜悦的感受,可谓是变化多端,散而有致。

     又譬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乃千古绝唱,以春江、花、月、夜层层铺开,但诗人同样是有一个观察的立足点的,这便是春江边,故能看见春江潮、春江边之月下花、春江上之一轮明月、春江之月夜。

      哲理诗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朱熹的《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诗人的观察点一定是在半亩方塘边而不是别处,活水则是作者立意之立足点;又如《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则一定是作者跳出了庐山之观察和感想,其立足于对西林壁的散点透视,这跟常用的焦点透视有所不同,散点透视是区别于焦点透视而为国画最重要的特征;‘’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亦同理,立足点不同则所表达出来的哲理韵味便各具特色。

      通常情况下一但建立了时空的立足点便应围绕着这个立足点进行创作而不能够天马行空把看似相类却无关联的事物硬凑在一起,如《钱塘湖春行》立足于钱塘湖的初春便不能随意写太平洋、印度洋之风貌,也不能把秋天的红枫、清霜、白露等胡乱混入诗中,否则叫做落节;若是联想、想象则应有语境照应,《春江花月夜》同此理,立足点不同则所描摹出来的景致便各有自家特色、所蕴含的情感亦然;

     除了时空的立足点外还有情感的立足点,譬如《钱塘湖春行》即立足于对钱塘湖初春的喜悦,又如许浑的《咸阳城东楼》便立足于一个愁字而进行: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基于现实的所看、所听不能离开具体的环境,而所想则是另一回事,所谓“精鹜八极,心游万仞”,联想、想想的空间可以无限,但即便如此,着墨之处仍须立足点,譬如


长相思  (欧词体) 南洋客/袁梓天
春雨茫,夏水泱,船笛声声番客郎,思亲在梦乡。
江风扬,月华凉,孤雁南飞独远翔,乡愁漂过洋。


    此词富于想象,其立足点是作者立于松口码头的联想

    前面所说的落节之病在
文镜秘府中是有所诠释的,这个病犯很值得注意,录如下:

第二十三,落节。凡诗咏春,即取春之物色;咏秋,即须序秋之事情。或咏今人,或赋古帝,至于杂篇咏,皆须得其深趣,不可失义意。假令黄花未吐,已咏芬芳;青叶莫抽,逆言蓊郁;或专心咏月,翻寄琴声;或□意论秋,杂陈春事;或无酒而言有酒;无音而道有音:并是落节。若是长篇托意,不许限。即假作《咏月诗》曰:“玉钩千丈挂,金波万里遥。蚌亏轮影灭, 落桂阴销。入风花气馥,出树鸟声娇。独使高楼妇,空度可怜宵。”
  释曰:此诗本意咏月,中间论花述鸟,乍读风花似好,细勘月意有殊,如此之辈,名曰落节。
  又《咏春诗》曰;“何处觅消愁?春园可暂游。菊黄堪泛酒,梅红可插头。”
  释曰:菊黄泛酒,宜在九月,不合春日陈之;或在清朝,翻言朗夜:并是落节。

以下提供造句、改诗或诗例供判断并给出理由:

满城风雨近重阳,柳絮飘飘簪菊黄。

阴雨连连不见霜,悲秋羁客断愁肠。
惊闻武大樱花好,裹布当腰赤足香。

玄宗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赵家飞燕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惟有源头松鹤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会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梅州市诗词学会 ( 粤ICP备17109579号
联系邮箱:jyss888@163.com    联系电话:13502339645    地址:梅州市梅江区梅龙路市文联6楼608室    梅州嘉应诗社 版权所有

GMT+8, 2024-4-16 04:21 , Processed in 0.209200 second(s), 25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