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诗词学会(原名嘉应诗社)

 找回密码
 成会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902|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续诗品 清·袁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6-11 21:20:3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余爱司空表圣《诗品》,而惜其祗标妙境,未写苦心;为若干首续之。陆士龙云:“虽随手之妙,良难以词谕。”要所能言者尽于是耳。
恁说:是这个道理,司空图这老小子只是说诗要写成这么几个调调,但是又偷懒不告诉你怎么写出这几个调调,直教人抓耳挠腮,恨不得把他从书里揪出来暴打一顿。之所以推荐这篇《续诗品》也是因为袁枚补了这一课。
    --古人谦虚、自谨。老爷子述作此《续诗品》之初衷,还恐做得不好,留些个余地:意会不可口传、神通不可语达的事情啊。哈,确实只能这样。短短一句,信息量如此之大,此何等功力?
△崇意

虞舜教夔,曰“诗言志”。何今之人,多辞寡意?意似主人,辞如奴婢。主弱奴强,呼之不至。穿贯无绳,散钱委地。开千枝花,一本所系。
恁说:诗言志,诗言志,写诗也许是游戏文字,但绝对不是文字游戏,你写了半天,总要表达点东西,搞一大堆华丽的辞藻,却连东南西北都说不清,那不叫写诗,只能叫做码字,所以,写诗一定是为了表达什么而写,不能纯粹为了写诗而写诗。无论古风也好、打油也好、五言七律都行,一定要言之有物,意为先。
         ---诗言志、志在心、心有意、意御辞。作文我为君、字为臣。天子一人臣者众,喧宾夺主、无主曰乱,臣犯主位则不知所云。
   
△精思
疾行善步,两不能全。暴长之物,其亡忽焉。文不加点,与到语耳。孔明天才,思十反矣。惟思之精,届曲超迈。人居屋中,我来天外。
恁说:想好写什么了,刷刷刷大笔一挥,一首绝妙好诗横空出世,众人拜于座下,嘿嘿,这种好梦,少做为佳,自古以来,除了李白是个例外,连老杜都要苦吟一番,你我就老老实实地学那李贺、贾岛推了又敲吧。我的做法是先不管平仄,打了草稿,然后再细细地琢磨,人家说浓缩的都是精华,我说好诗是思想的浓缩。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哪有天上掉馅饼的事。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若行兵打仗、布局谋篇。写东西,都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怎么干,这文字哪里会做得好?
    ---人居屋中,我来天外。此句最妙。精思精思,思精了,神游霄汉意冲天,这身子管它在哪里呢?
△博习

万卷山积,一篇吟成。诗之与书,有情无情。钟鼓并乐,舍之何鸣?易牙善烹,先羞百牲。不从糟粕,安得精英?曰“不关学”,终非正声。
恁说:多看点书没有坏处,腹有诗书气自华,熟读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诌,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记得水源兄在我上一篇帖子里面回帖也说过这个意思,强调一句话,不能死读书,边读边想才是正道,要不然就像红楼梦里的香菱一般,硬是读傻了。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非九地之贽伏,何来九天之龙鸣。诗之与书,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无你无我、有我有你。将军百战黄沙场,胸中自有百万兵。

△相题

古人诗易,门户独开。今人诗难,群题纷来。专习一家,愁愁小哉!宜善相之,多师为佳。地殊景光,人各身分。天女量衣,不差尺寸。
恁说:这里明说相题,实际上说得是不拘古,说得是融会贯通。说得也是,没有诗之前,你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因为没有人在你前面设好规矩,完全可以自创一派。现在要是写诗可就难了,什么豪放派、婉约派,各有各的法门,你就是想独创一派,望书上一看,肯定早就有人写过了。所以说,在风格上囿于门派,专门学习一家的东西,那就小家子气了。各种风格都掌握了,那你不管什么样的风光、什么样的情怀都可以像量体裁衣一样,发挥的恰如其分。


---作文莫受拘,不可有门户之见。取题后,若一定要将自己的风格刻意定位于哪一门、哪一派,那做起文字来必然受限。习一家,自是容易。但作诗应放开经营,适合题意就好。天地各异、色彩斑斓,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场景还有各种面孔哩。哈哈,你这诗作得好不好是关键,漂亮在其本质,谁管你是哪门、哪派呢?

△选材
用一僻典,如请生客。如何选材,而可不择?古香时艳,各有攸宜。所宜之中,且争毫厘。锦非不佳,不可为帽。金貂满堂,狗来必笑。
恁说:写诗要注意材料的组织,要学会取舍。首先,选材的出发点还是一个“意”字,一切都要围绕你需要表达的意思来组织,就像锦布一样,不是不好,但是不能用来做帽子(这老夫子确实够小资的,谁说不能做帽子的,苏东坡就是锦帽貂裘,不过你硬是要解释成如锦一样的帽子,我也没有办法不是?)。其次,同样的材料要仔细选择,要区分中间微小的差别,选最贴切的使用。最后,尽量用大家熟悉的东西入诗,用了生僻的东西,恐怕也就只有你自己能懂了。
    ---哈,惟妙惟肖!说是选材,老杨看到的是这老爷子骨子里又明明写好了“得体”两个字哩。
    ---用一僻典,如请生客。主客失协,这顿饭确实嚼之无味,尴尴尬尬地说。
     ---锦非不佳,不可为帽。这句老恁解得不好,前辈古人哪会有一字半句废话的说。帽为头,最显眼的地方靓到了极点,接下来让这下面的衣服、鞋裤怎么配?应该是说做文章忌穿西装配草鞋同台献艺吧!
    ---金貂满堂,狗来必笑。做文章应满足大众化的需要。艰涩难懂、专门给老学究看的甲骨文还是莫要去作的好。仅这样说有点偏,但这老爷子也有赞同白乐天的倾向吧!

△用笔
思苦而晦,丝不成绳。书多而壅,膏乃灭灯。焚香再拜,拜笔一枝。星月驱使,华岳奔驰。能刚能柔,忽敛忽纵。笔岂能然?惟悟所用。
恁说:在思路上要连贯,写诗的时候不要考虑过多的东西,先把想表达的东西表达出来,再去琢磨平仄之类的东西,这是我刚学写诗时候的一个最大的毛病,写了一句,就停了下来反复琢磨里面的格律呀、用词呀之类的,等那一句推敲的差不多了,后面想写啥自己都忘记了。同时思路要开阔,要神思飞扬,要想象丰富,要有追星赶月的魄力,也要有移山倒海的气势,要做到刚柔并济,收放自如。
    ---诗随意行,不可为做而作。绞尽脑汁一定要突险用奇则像入了牛角一样,单丝成线此路不通。琳琅满目都喜欢,硬要全部塞进去,谁说油多不会坏菜?笔走龙蛇说的是写字,作诗又何尝不是如此。当繁当简、该收该放、墨浓墨淡...这就在于你必须知道需要这样做的时候你就必须这样做。

△理气
吹气不同,油然浩然。要其盘旋,总在笔先。汤汤来潮,缕缕腾烟。有馀物於,物自浮焉。如其客气,冉猛必颠。无万里风,莫乘海船。
恁说:说句实话,几年来,这段我看了不下百遍,也许是天资愚顿,总觉得是一知半解。这里难就难在一个“气”字上,我自己的认识是写诗的情绪或者灵感,也就是说写诗之前一定要酝酿情绪。灵光乍现,只有情绪到了,有了灵感,才能够使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没了情绪,少了灵感,再好的立意渐渐地也就消失了。没有风不行船,没有情绪不落笔。说句闲话,怪不得李白要喝酒,估计也是去找情绪的。
    ----作前当自然蓄势、持盈。若临战,需得进入一个状态。此态似引箭崩弦而未发,如何持得住那就得见功力了。势若钱潮后催前、静如丝丝一袅烟,然皆不断也。始终依托这种状态,笔下要作的东西自然而然就出来了。不可借一时兴起之力,其势虽猛,必不持久,中而坠则前功尽弃。概偶得佳句既如此状,然终是得句不得篇。故做诗似出海,状态未至做不得,出得去回不来、去而不远,扔个半屋子草稿纸成不得文终究败兴闷煞

△布格
造屋先画,点兵先派。诗虽百家,各有疆界。我用何格?如盘走丸。横斜操纵,不出于盘。消息机关,按之甚细。一律未调,八风扫地。
恁说:写诗要先谋划好,所谓布局谋篇,正是如此。如何用律、如何用典、如何用字、如何起承转合,都要先相好了,在关键的地方更加要仔细斟酌,否则的话,一点疏忽就可能整篇全废,就好像音乐一样,只要有一个小节不和谐,那整支曲子都落于下风了。
    ---作诗得先有个定位。这房子造多高大、如何形状、内部结构等等需有个事先规划,兵随将走,何人将兵是关键。立意拟题之后,当采用那种风格来贯彻这个意,应该由所为之题来决定而非作者个人喜好来左右(举例:作出征曲你就用不得杨柳辞)。一旦定调,那就只能在这个框架内纵横了。即使如此,这里面游戏规则还是很多,你同样必须遵守,千万莫要做出一招错、满盘输的事来。

△择韵
酱百二甕,帝岂尽甘?韵八千字,人何乱探。次韵自系,叠韵无味,斗险贪多,偶然游戏。勿玉瓦缶撞,而铜山鸣。食鸡取跖,烹鱼去乙。


恁说:这里已经是具体的做法了,讲的是韵脚的选择,没有特别的深意,简单翻译一下,韵表上八千个字,不要随便使用,次韵已经自成体系,叠韵读起来乏味,以及大家用险韵斗诗,用宽韵联句,这种文字游戏偶尔做一下就可以了。不要把不同的韵部乱用,就像用玉石敲击瓦缶,用头去撞铜管一样,在用韵上要有讲究,就好像吃鸡不吃鸡脚,煮鱼要去掉鱼腮一样,嘿,这才是我心目中的小资食神。
(说明:这里有我对一个字和两个用典的理解,事先声明只是自己的理解:
而:此处应该用本义,【說文】頰毛也。象毛之形。《周禮》曰:“作其鱗之而。”凡而之屬皆从而。如之切,我的理解是用胡须去撞铜做的器物,那也就是用头去撞了,撞的山响,够惨的。嘿嘿,歪解,歪解。
食鸡取跖:善学者若齐王之食鸡也,必食其跖数千而后足。——《吕氏春秋》
烹鱼去乙:我看了网上很多的地方都写做“烹鱼去了”,应该是烹鱼去乙之误,乙:【康熙字典】魚餒必自腸始,形屈如乙字。一說魚腮骨,在目旁,如篆文乙,食之鯁不可出,去之乃食。【爾雅·釋魚】魚腸謂之乙。【禮·內則】魚去乙。反正要吗是鱼肠子,要吗是鱼腮骨。韦端己云:“屈、宋亦有芜词,应、刘岂无累句?但须精选斯文者,食马留肝,烹鱼去乙可耳。”)
    ----文以情生,韵由诗押。八大菜系各有各的色,杂着吃可以,都作到诗里去那就和不到一块、要乱套了。且每一菜系中,亦千变万化。呵呵,待什么客上什么盘吧。
    ----勿玉瓦缶撞,而铜山鸣。此句我的理解与恁兄有异。我的直白翻译是:玉、瓦互敲,难道还能指望它们发出金属般(悦耳)的声音吗?择韵当取协调一致意吧。
    ---食鸡取跖,烹鱼去乙。择当遴选。善则留、不善(合)则休。顺带一句,恁兄原文表达有疏忽不清处:吃鸡不吃鸡脚?应为吃鸡定要吃鸡脚或吃鸡怎么能不吃鸡脚?概前世无当今之铺天盖地饲料鸡,鸡脚量少、肉活、韧而嚼之有味,稀而贵也!
   
△尚识
学如弓弩,才中箭镞。识以领之,方能中鹄。善学邯郸,莫失故步。善求仙方,不为药误。我有禅灯,独照独知。不取亦取,虽师勿师。
恁说:这里讲的是要明辨、要分析,学习好像弓弩,才华是箭镞,只有认清了目标,才能射下诗这只天鹅。不仅要知新,而且要温故。即使有好的药方,也要学会辨认药材。自己心里要有一个原则,并且按照这个原则,去决定取舍,既要继承又要扬弃。
    ---要善于学习,学会辨识好的(可用)东西。学习就像弓有了臂膀一样,但仅此不够,更要懂得什么样的材料(精华)能够用来做箭头(关键)。了解、掌握了好的方法,才能够达到目标。需要注意的是:学习、借鉴别人的东西是好的,但不要迷失了自己的本色。既要善于寻找、发现前人已经证明是好的方法、好的思想,又不必为其所左右。师古而不泥古,应该做到再消化、吸收、创造,把别人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哈哈,这样就不会出现伪原创的问题啦。
   
△振采
明珠非白,精金非黄。美人当前,烂如朝阳。虽抱仙骨,亦由严妆。匪沐何洁?非熏何香?西施蓬发,终竟不藏。若非华羽,曷别凤凰。
恁说:包装,包装,立意不错,文思如潮,格局得当,用韵精妙,做到了上面说的那些东西,是不是就算好诗了?也算是吧,不过要是不加以修饰,还是有些差强人意,好东西要仔细雕琢,你就是神仙风骨,也要穿的整齐一点不是?所以,好的诗还需要加强修辞,用句广告词“白得更白,彩得更艳”。
    ---润色。一首好诗,仅其立意、框架好了还不够,要出文采,字、句修饰搭配也是很重要的。若黄金、美玉,其本身都是好东西,但不加雕琢、装饰,那东西就少灵气变成死物了。举个例子,不谈演技:美女演员美则美矣,着唐装、旗袍、西装白领等等、同一人她就能演出各种味儿来。再如国色天香,有形之色可见,无形之香不可见但存在。呵呵,凤之为凤,它就是凤,该有的羽毛、姿态也就只它有。题外话:润色要润到什么程度呢?我想一首诗应该是这诗本身需要什么就得给它什么,绝非诗作者能强加给它的啊。
   
△结响
金先於石,馀响较多。竹不如肉,为其音和。诗本乐章,按即当歌。将断必绩,如往复过。萧来天霜,琴生海波。三百绕梁,我思韩娥。
恁说:这里讲的是韵律,诗本来就是古人的歌词,应该注意一点韵律,孔子为啥不知道肉味,还不是因为丝竹的音乐好听,韵律应该怎么注意,袁老夫子没有说,我的心得是,五言要注意第三字,七言注意第五字,古人称之为诗喉,诗喉要响亮,尽量使用开口音,和其他字的平仄相配,这样才能产生节奏。
    ----合句为重。一首诗的高潮应在末一句,通篇着力当在此处。言尽意不尽,所谓曲终人不散。余音之所以绕梁,盖绝响也。写到这,脑子里冒出来李太白的《静夜思》,折腾老半天,落了“思故乡”三个字。偏这几个字又总起前三句为一体。非此,这诗仙要说些啥东西都不知道哩。点睛、留客,天籁之声断而不绝大概就在这里吧。


  [备注]此为错解,老爷子讲声(音)律哩。哈,“低昂、浮切、飞沉”之类的平仄调配、双声迭韵等等,这些个东东,老杨是说不清楚啦。再有,虽然错,错也错留吧。
△曲径

揉直使曲,叠单使复。山爱武夷,为游不足。扰扰圜,纷纷人行。一览而竟,倦心齐生。幽径蚕丛,是谁开创?千秋过者,犹祀其像。
恁说:曲径通幽,作诗要含蓄,不要太直白,要给人留下回味的空间,一眼就看完的风景,肯定让人产生倦意,作画讲究留白天地,作诗讲究意味深长。
    ----哈,此句好解。真美人,仅脸蛋不够,还得讲究点看得见的线条、看不见的气质不是?人贵直、文贵曲。平头山没啥看头,得讲个层峰叠嶂、看山不是山哩。换个角度,“诗读百遍、其意自见”,你这东西一目了然、一遍就让人读懂了,那味道好象就差了点的说。
     幽径蚕丛,是谁开创?千秋过者,犹祀其像。
    ----歪解一回:前面会有什么呢?为什么要这样作呢?能够吸引看者动了脑筋跟着去思考、分析,你做到了这一点,一旦人家恍然大悟,你这本事自然给人留了印象,你的东西人家也就不那么容易忘记了。
   
△知难

赵括小兒,兵乃易用。充国晚年,愈加持重。问所由然,知与不知。知味难食,知脉难医。如此千秋,万手齐抗。谈何容易?著墨纸上。
恁说:毛主席说过一句话,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作诗也是这样,需要充分了解和掌握到其中的难点,这和兵法一样,赵括(就是纸上谈兵的那个)就是因为不知道用兵的难处,觉得用兵不过如此,西汉的赵充国(也是一个猛人)年纪越大,就越知道用兵的难处,用兵就越谨慎。
    ---- 知易行难。纸上谈兵谁都会,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活学活用就难了。越是高手越知道真正的不足、应该注意的症结在哪里。兵者死生之地、诗者意在诗外,不知道这笔落下去的后果,浮躁、妄动的结果大概也就大排档的档次、断入不得国宴吧。

△葆真

貌有不足,敷粉施硃。才有不足,徵典求书。古人文章,俱非得已。伪笑佯哀,吾其优矣。画美无宠,绘兰无香。揆厥所由,君形者亡。
恁说:写诗要真实,不要矫情,不要无病呻吟,这里说的是振采的另外一个方面,要注意修饰的度,略有不足的地方可以稍作修饰,但是不要矫情,假惺惺的东西是没有灵魂的。
    ----本色是最重要的。你要写的东西其本身应该怎样就得怎样,这是事物本质的存在所决定的。文字之所以感动人那是因为你能够引起大家生活体验的共鸣,因为你发现、感触、刻画、提炼、体现的文字水准、表达艺术水平更高而已。金就是金,装饰当然是为了更美,但用同样的装饰去装饰不是金的东西,那体现出来的肯定就不是金了。能用别人的东西来充实自己的东西很好,这无可厚非。但那只是辅助手段。我理解为作诗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拿出来的最终应该是你自己的东西。没有生活体验,为文而文、为赋新词强说愁的东西是没有用的。我们总是说画活了、画活了,那是因为它最接近于真实。即所谓神似,形似实非就没有艺术感染力了。
△安雅

虽真不雅,庸奴叱咤。悖矣会规,野哉孔骂。君子不然,芳花当齿。言必先王,左图右史。沈夸徵栗,刘怯题糕。想见古人,射古为招。
恁说:写诗要文雅,不是什么字眼都能入诗的,虽然写的很真实,但是却不文雅,那就像焦大骂街一般粗俗。子路言谈不逊,就经常被孔子骂“野哉”。沈约因为出言不逊而取祸,刘禹锡因为害怕糕字不雅而不敢写入他的《九日诗》,所以说,要想和古人一样雅致,就要揣度古人的心思。
(几个解释:
左图右史:书很多的样子。《新唐书·杨绾传》:“独处一室,左图右史。”
沈夸徵栗:《梁书.沈约传》:约尝侍宴,值豫州献栗,径寸半,帝奇之,问曰:“栗事多少?”与约各疏所忆,少帝三事。出谓人曰:“此公护前,不让即羞死。”帝以其言不逊,欲抵其罪,徐勉固谏乃止。嘿嘿,这里的帝就是那个萧衍。
刘怯题糕: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刘禹锡作《九日》诗,欲用“糕”字,以其不经见,迄不敢用。故宋子京诗云:“刘郎不敢题糕字,虚负诗中一世豪。”然白乐天诗云:“移坐就菊丛,糕酒前罗列”,则固已用之矣。刘、白唱和之时,不知曾谈及此否?)
    ----有些话不能说,有些话看怎么说。言需正,得讲求一个规范、法度。粗俗野语、没有品位,尽管是大实话,高明的人看了,人家愿意与你为伍么?古人说话、做事都是努力追随先贤、言必有据、不乱来的啊。与古人交流、对话或是想像古人一样作出气度不凡,情趣高尚的东西来,那首先就应该效法他们是怎么做的。

△空行

钟厚必哑,耳塞必聋。万古不坏,其惟虚空。诗人之笔,列子之风。离之愈远,即之弥工。仪神黜貌,借西摇东。不阶尺水,斯名应龙。
[恁说:落笔要空灵,不要太实。如同列子御风,神思越远,着落的就越美好。如同画画一样,不要仅仅着眼在对外观的描摹上,而要抓住神韵,只有飞龙才能够不用凭借尺水而渡。
(解释:《庄子》:列子御风而行,泠然而善,旬有五日而反。


有鳞者称蛟龙,有翼者称为应龙,有角者称虬龙,无角者称螭龙。据《述异记》中记述:“龙五百年为角龙,千年为应龙”。)
    ----诗本身表达的内容其深度、广度、跨度、容积率等等空间应该尽可能的大。要想行而远之,那几十个字自然要承载足够多的东西;反复纠缠于一点,这诗还能有什么看头?只要不离“志”、“意”之中心,天马行空尽可道来。所谓下笔若蛟龙,这龙要是活动开了那该有多么广阔呢?再有,诗本身内容要清空,不要质实。试想书房里尽管金玉满堂,但塞得太满透透风都不行,你待里面还有心思看书么?
△固存

酒薄易酸,栋挠易动。固而存之,骨欲其重。视民不佻,沈沈为王。八十万人,九鼎始扛。重而能行,乘百斛舟。重而不行,猴骑土牛。
恁说:要稳重,不要轻浮。但是也不要过分追求稳重,要在自己能够掌握的范围之内,否则的话就像一个猴子骑在牛上,虽然能骑却无法驾御。
    ----做人、为文都应该厚重。酒纯度不够这就酸起来就快、大树总是去弯曲它根基就不稳了。要做到坚固持久挺得牢,其内在骨架需厚重。王宫巍峨,老百姓哪里敢小视不敬呢?
    ----做到厚重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虽如此,知其难而努力去做,再重也跟乘海船一样可以四平八稳地前进;相反,不努力,哪怕是牛载小猴儿一样轻松容易的事情,你不去做又有什么用呢?
   
△辨微

是新非纤,是淡非枯。是朴非拙,是健非粗。急宜判分,毫厘千里。勿混淄渑,勿眩硃紫。戒之戒之!贤智之过。老手颓唐,才人瞻大。
恁说:失之毫厘,谬之千里。这里讲的是注意细节,要掌握一个度,不要混淆了。是新还是鲜,是淡还是枯,是质朴还是笨拙,是健壮还是粗笨,这些都要分辨清楚,这种小的差错连圣贤都难免。
   ----注意本质,力求精准。所谓失之毫厘,谬之千里。粗细、鲜枯等表象还直观些,质朴诚厚与粗燥浅陋、四肢发达头脑简不简单不容易判断,淄水渑水、硃砂紫砂之界限就更难把握了。注意啊,高不高明、出不出错的关键就在这里呢!无知者无畏、新手胆大,老手可就越作越心惊肉跳了。
△澄滓

描诗者多,作诗者少。其故云何?渣滓不少。糟去酒清,肉去洎馈。宁可不吟,不可附会。大官筵馔,何必横陈?老生常谈,嚼蜡难闻。
恁说:不要嚼人家嘴里的馒头,更加不要牵强附会,宁可不写诗,也不要滥写诗,拾人牙慧,老生常谈的东西,那就是一堆垃圾。
    ----大家都知道那个国外音乐家脱帽敬礼的故事。呵呵,倒也是实话,似曾相识的东西实在太多了。推陈出新确实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天下文章一大抄,就看会抄不会抄。呵呵,你会抄我倒也不反对,一是倒也确实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涉猎、素养;二是了解的当重温、不了解的学习一下也没什么不好,但关键还是请抄得像一些吧。
    ---呵呵,再说句题外话:真正是你自己的东西,不是总能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么?
   
△齐心

诗如鼓琴,声声见心。心为人籁,诚中形外。我心清妥,语无烟火。我心缠绵,读者泫然。禅偈非佛,理障非儒。心之孔嘉,其言蔼如。
恁说:言为心声,有什么样的心境才能写出什么样的诗来,写诗要写心。心里清明,说出来的就不带烟火味道,心中缠绵,读的人就会感动的淅沥哗啦。心地很善良的人说出来的话就十分和气。
    ----是不是诗如其人那倒不一定,但一个人所说的话确实能反映出他一时一地的一些心绪、品性、志趣、学养等东西。言为心声,乐山乐水者有之、忧国忧民者有之、温良淳厚者有之...可谓气象万千。呵呵,不但个人,甚至乎通过一些诗词连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都能给你反映出来呢。此诗之妙也在心、心乃人之镜也!
△矜严

贵人举止,咳唾生风。优昙花开,半刻而终。我饮仙露,何必千钟?寸铁杀人,宁非英雄?博极而约,淡蕴於浓。若徒荥?,非浮邱翁。
恁说:写诗要矜持,要严整,要点到为止,不要拉拉杂杂什么都说,要学会凝炼,蕴须弥于芥子,狂言妄语不是修道中人。
    ----注重威仪、严整、精透、简约。废话不是少说而是不说。古之富贵官人,无须刻意、举止投足间自有威仪。昙花虽一现然绝美、仙露在其味一杯足矣、杀人贵在器利。读书薄而厚、厚而薄,味从中来啊。一味的只知道狂妄自大、自我感觉良好,哪里是得道之人呢?

△藏拙

书赢宵缩,天不两隆。如何弱手,好弯强弓。因謇徐言,因跛缓步。善藏其拙,巧乃益露。右师取败,敌必当王。霍王无短,是以无长。
恁说:要扬长避短,从自己擅长的下手,就好像口吃的人就慢慢地说话,跛脚的人就慢慢的走路一样。能够发挥出自己的长处,就能把诗做的更加精巧。

   ----天地盈亏,自有它的规律。人总有自己不足的地方:力弱不挽强弓、口吃莫去演讲、脚跛不赛刘翔。呵呵,老杨作不来相思曲,偶就不做。谁又敢说偶不会作呢?久而久之,某人某人风格如何,大概都是取其所长的缘故吧。行军作战,不做到知己知彼,焉能不败?冠军侯生为死战而不朽,短而无短;舍此无他,然长而无长乃是长啊。
△神悟


鸟啼花落,皆与神通。人不能悟,付之飘风。惟我诗人,众妙扶智。但见性情,不著交字。宣尼偶过,童歌沧浪。
恁说:要善于观察,鸟宿鸟出,花开花落,只要细心观察就能悟出东西来。孔子路过楚国的时候,观察入微,才能听到儿童在唱《沧浪之歌》。

(沧浪之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艺术直觉很重要。万物生灵与自然、人类都有相通之处,见景物而起兴,能否情景相生的关键就是看你领悟能力了。一般人倒也罢了,作诗总得有些个这样的灵性吧。当然,每个人的天赋是不一样的,沧浪之歌事在此,孔老二看到马上就能觉悟,老杨这样的肯定就没办法了的说。

△即景

混元运物,流而不注。迎之未来,揽之已去。诗如化工,即景成趣。逝者如斯,有新无故。因物赋形,随景换步。彼胶柱者,将朝认暮。
恁说:这个题目名字虽然叫做即景,实际上说的却是纳新与变化,也就是与时俱进。嘿嘿,袁老夫子讲的挺高深,其实单就写诗而言,就是要善于变化,学会把新的事物和新的内容注入到诗中去,这一点恐怕是现代人最难把握的,也是学格律诗比较尴尬的一个地方。比方说,李白的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要是放到现在去写,恐怕只能是长安一片月,万户电视声了,毕竟现代很多都用了洗衣机。记得以前曾经写过一首诗,里面有一句“漫落松棋听风起,闲拨炭火映雪明。”,贴出来没有多久,硌石兄就跟贴说道:不过炭火我不太信,现在的庙和和尚都是忙着挣钱,很世俗哈~~ 。虽然搪塞过去了,事后一想,确实当时人家寺庙里面都是用的空调,没有什么炭火之说。再仔细一想,也许是自己古诗看多了,写作的时候已经很难脱出古人的彀中。所以说这吐故纳新,把现代的东西用古代的格律表现出来,正是古诗的尴尬之处,也是学古诗的人需要努力的方向。
(胶柱:胶着,拘泥,古琴的琴柱可以移动,方便根据曲子调节音准。《抱朴子》:驽锐不可以一涂验,筝琴不可以胶柱调也。)
    ----作诗应合宜、情景相配。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的,你所描写的东西必须符合事物的本质。凤栖梧你给弄成凤栖草不对;移步换景,乌落兔起,相对应的笔下氛围、情绪你还在旭日高升、艳阳普照不对。通俗一点,所谓层层递进,应该是看到哪里、走到哪里这笔下该说什么话说什么话吧。
△勇改

千招不来,仓猝忽至。十年矜宠,一朝捐弃。人贵知足,惟学不然。人功不竭,天巧不传。知一重非,进一重境。亦有生金,一铸而定。
恁说:失败乃成功之母,这里说的是两重境界,一重是知过,明白人无完人,诗无完诗,不要故步自封,满足现状,更不能骄傲自满,停步不前。第二重则是改过,仅仅知道自己不足的地方还远远不够,还要勇于改过,知仅仅是明白现状,改才是突破现状。
    ----哈,这个体会就深刻了。天才若诗仙者古来有几人?写点东西,左看不贯、右觉着不得劲,放个三天回头一看莫名其妙也难说。难怪一些诗家、画家愧而将早年一些作品一焚了之。古今中外,多少文章可都是改出来的。《红楼》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老毛的东西付印前可也是斟了又斟、酌了又酌、改了又改的哦。写作中需要锤炼语言,作完后的字斟句酌也是一丝一毫敷衍不得地。哈哈,修修补补都是正常的,就没什么好不好意思啦
△著我

不学古人,法无一可。竟似古人,何处著我?字字古有,言言古无。吐故吸新,其庶几乎?孟学孔子,孔学周公。三人文章,颇不相同。
恁说:这里说的是推陈与出新的关系,古人的东西要不要学,当然要学,但是不是什么都学,我们学古人应该学的是一种方法,一种境界,而不是简单的模仿,要带着脑子学,要学会牛一般的反刍功夫,化古为今,化人为我,要把自己的东西写出来,这正是推陈与出新的关键所在,我以我诗写我心,一切扬弃的原则就是为了把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著我,学古人的风韵,写我自己的东西。
    ----为人,不可以有我;作诗,不可以无我。为文作字,得有自己的特色、见解、风格。如何学习古人以及处理这之间的关系,还是让老先生自己来解吧:“闲居时,不可一刻无古人;落笔时,不可一刻有古人。平居有古人,而学力方深;落笔无古人,而精神始出”。周公孔孟,自有其传承,然各自独树一帜方得以成家立业,其中缘由即此。
△戒偏

抱杜尊韩,托足权门。苦守陶韦,贫贱骄人。偏则成魔,分唐界宋。霹历一声,邹鲁不开。江海虽大,岂无潇湘?突夏自幽,亦须庙堂。


恁说:要打破定势思维,以前学诗的时候,尤其是学了平仄之后,一看到别人写的诗不合格律就总觉得那不叫诗,以为古诗必定要守住格律,不知不觉中就给古诗分了一个界限。到了现在才明白,诗的好坏与格律无关,也许有人会问,既然与格律无关,那你又罗嗦那么多格律的东西干什么,戒偏,戒偏,这又是另外一种偏颇之见,格律只是一种工具,是为你表达的思想服务的,你完全可以根据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进行选择,比如:南朝四百八十寺这一句的平仄是平平仄仄仄仄仄,五连仄,肯定不合格律,那么是不是为了格律我们要改成四百零三寺才好呢?人家本来就是四百八十寺,你硬要减去七十七间,这就偏了。四百八十寺就四百八十寺呗,一切以不影响表达为原则。当然,还是回到格律的问题上,在不影响表达的前提下,多琢磨一下格律,让人读的顺一些,响亮一些,岂不是更好?
    ----作诗当弃百家短、取百家长。专宗韩杜而凌人曰托足权门;一味孤高矜吟貌似志洁清雅状曰贫贱骄人;叠韵次韵喋喋不休者乃村婆唠叨;非注不让人看懂那就是古董开店了;开口闭口玩盛唐之古韵、弱宋之冷径者,自是走火入了魔。一家门户,总是难免失于偏颇。海汇百川方可谓大,空谷幽兰你只见幽兰咋就不见人家这空谷呢?
△割忍

叶多花蔽,词多语费,割之为佳,非忍不济。骊龙选珠,颗颗明丽。深夜九渊,一取万弃。知熟必避,知生必避。人人意中,出人头地。
恁说:心有千千结,下笔唯一言。写诗一定要主题明确,一切围绕主题展开,不要扯出萝卜带着泥,又想说我很孤单、又想说望你平安,还想说多吃早餐,要是这样写诗,恐怕最后要被你写成赋了,写诗不是写散文,更不是写小说,花开几朵各表一支的手法,个人觉得写诗用不上,当然,你要是准备写叙事诗、散文诗或者排律、歌行的,那另外说。
   
    ----红花需要绿叶扶没错,需要注意的是叶子太多莫要让人看不到花了哦。怕别人不懂,大费笔墨想把一件事情说明清楚,结果占了位置丢了主题,头重脚轻、不成比例的文章确是不少见。呵呵,等你装满袋子那芝麻门已经关了哦、且金子太多背不动路上累也要累死的啊。
   
    知熟必避,知生必避。人人意中,出人头地。
   
    ----此句绝妙。众人已言我不言;言出无人知、无人应者不言;要言则言众人知、人人赞,却从未有人言者句。
   
△求友
游山先问,参禅贵印。闭门自高,吾斯未信。圣求童蒙,而况於我?低棋偶然,一着颇可。临池正领,倚镜装花。笑倩傍人,是耶非耶?
恁说:宁波老杨说过一句话,给我的印象很深,多从良友得益多,深以为然。谁都不是百事通,百晓生,不会的地方就问,没有人会笑话你的,学习都有一个相互印证、相互切磋、相互借鉴的过程,学诗也一样,不怕说错,就怕不说。说一些题外话,求友应该有一个求友的态度,首先要真心求友,不要表面上说多提宝贵意见,骨子里却是想多听点赞扬和掌声。别人提个问题,先不去想自己有没有这个问题,而是先指摘别人问题的对错,这样一来二去,谁还耐烦给你提意见。第二是就事不就人,就诗不就人,这一点对提意见的人和听意见的人都一样,大家在论坛上混,谁也不求着谁,都是来开心的,来娱乐的,没事不要总给别人添堵,提意见的,别人听了,大家可以好好聊聊,别人不听,一笑了之。被提意见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远了,打住。

    ----三人行必有师,借力求证、增广见闻。风景名山大都有历史沿革及典故传说的,事先知道一些游来更是有趣。最低限度,行走路线你问明白了也不误事、可提高效率啊;参禅讲悟,人人都能自悟,那还要师傅、师兄弟干什么?书生不出门也知天下事那是一个理,这辈子没见过猫,你能画出一只活猫来么?圣人还就教于幼儿哩,何况是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呵呵,老杨作文字水平不咋地,偶尔吐出来一两句精彩一点的话大概也是有的吧。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没有镜子,你能看清楚自己那张脸么?
△拔萃

同锵玉佩,独姣宋朝。同歌苕花,独美孟姚。拔乎其萃,神理超超。布帛菽粟,终逊琼瑶。折杨皇荂,敢望钧韶。请披采衣,飞入丹霄。
恁说:诗不惊人死不休,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要写就写最好的诗。写诗要有傲骨,要有俯视一切的雄心,即使我们现在不想当最好的诗人,至少也要当一个最好的诗歌爱好者。甘于平庸,那也就只能平庸了。
   
    ----出群拔萃。要说词的辉煌那就得属宋词了,唱苕花唱成了惠后,还有比这女孟姚更牛的么?好东西就是好东西,大路货比得上美玉精品么?《折杨》、《皇荂》,那才是圣人(标准)听的曲子啊。谁持彩练当空舞、要做就做最好!
△灭迹
织锦有迹,岂曰惠娘?修月无阆,乃号无刚。白传改诗,不留一字。今读其诗,平平无异。意深词浅,思苦言甘。寥寥千年,此妙谁探?


恁说:诗要雕琢,但是不要留下雕琢的痕迹,要追求浑然天成的境界。大家都知道白居易的故事,他每次写完诗都要念给村里的老婆婆听,最后要改到连她们都听懂了为止,有时甚至原诗一字都没有留下。灭迹,灭的不是别的,灭的是那种矫柔造作的痕迹。
    ----诗言志,志在心。自己的心要写出来容易,难就难在用我心换你心。所谓共鸣,我想应该是把自己的变成大家的吧。前面讲到作诗无我不行,有了我还不够,还得让别人感同身受才算的是高明。如此,当再灭小我成就大我。“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老王能用,今天我不照样能用么?
    灭迹灭迹,诗驾驭我而不是我驾驭诗,当如是。
(宋.周敦颐:“白香山诗似平易,间观所存遗稿,涂改甚多,竟有终篇不留一字者。”)

今天终于把《续诗品》写完了,说实话,有些东西自己想的时候很明白,但是,要用文字表达出来,深感自己的语言贫乏,不过,也有一个好处,这要逼着自己去弄懂一些原来不甚了了的东西。之所以写这些出来,源于我的一个初衷,想把自己学习写诗过程中的一些认识写出来,一则是希望能够求教于高人,二则是希望能够和朋友们互相切磋、印证。
《续诗品》是一篇很好的文章,我所写出来的仅仅是自己对他的理解,然而囿于自身认识的局限,挂一漏万,言语偏颇的地方不少,还希望高人达师不吝赐教,这里先鞠上一躬,也算是表达我求友的一个态度。
写东西是痛苦的,一个人写东西更加是痛苦的,一个人写这种寻章摘句的东西那更是万分痛苦。幸运的是有水源兄、老杨兄几位能够给予关注和鼓励,更加感谢小七斑竹在我未完成之时就给予固顶,那是对我最好的鼓励和鞭策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好
2#
 楼主| 发表于 2015-6-11 23:06:13 | 显示全部楼层
山哥有心了,我是走马观花看了一回,其实也记不多少的,就是觉得有益我等初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会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梅州市诗词学会 ( 粤ICP备17109579号
联系邮箱:jyss888@163.com    联系电话:13502339645    地址:梅州市梅江区梅龙路市文联6楼608室    梅州嘉应诗社 版权所有

GMT+8, 2024-5-19 05:17 , Processed in 0.456926 second(s), 2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