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诗词学会(原名嘉应诗社)

 找回密码
 成会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139|回复: 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句式与章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9-28 09:20: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梅花山人 于 2014-9-28 09:53 编辑

      句式变化

   诗的修辞手法多种多样。这一则举引白居易、李商隐的诗,指出他们在律诗句法上多有创新和变化,如白居易的当句对、隔句对外,又移“柏梁体”入诗,李商隐创七律散体,都是对诗体改革的贡献。

    这里先说白居易在律诗句法上的创新。

    一、当句对。如白居易(香山)《寄韬光禅师》云:“一山门作两山门,两寺原从一寺分。东河水流西涧水,南山云起北山云。前台花发后台见,上界钟声下界闻。遥想吾师行道处,天香桂子落纷纷。”钱先生称这首诗极七律当句对之妙。其首联当句有对:“一山”对“两山”,“两寺”对“一寺”;颔联“东涧”对“西涧”,“南山”对“北山”;颈联“前台”对“后台”,“上界”对“下界”,十分工整、对仗。

    二、隔句对,亦称扇面对,即上联出句对下联出句,上联对句对下联对句,如白居易《夜闻筝中弹〈潇湘送神曲〉感旧》七律中的腹联:“缥缈巫山女,归来七八年。殷勤湘水曲,留在十三弦。”其“缥缈”对“殷勤”,“巫山女”对“湘水曲”,且“巫山”“湘水”又皆是地名;其“归来”对“留在”,“七八年”对“十三弦”,且“七八”“十三”皆为数字,可谓对仗工整。

    三、白居易始以“柏梁体”入诗,如《岁日家宴戏示弟侄》中,首句云:“弟妹妻孥子侄孙”,七个字皆名词,这里还举引杜牧、苏轼的诗,亦尝以实物名词入律诗;尤饶兴味的是刘基的《二鬼诗》,以腹腔之内脏名对面部之器官名:“肠胃心肾肝肺脾,耳目口鼻牙舌眉”,全是人类自身之名称,十分有趣。至明代的邓林,在《皇荂曲》中,腹联全用飞禽和鱼类名,钱先生称他“大胆出奇”。到了清人笔下,更是五花八门,徐文靖一连七字用虚字,桂馥全填姓氏,虽是承袭杜牧之全填诸侯国名,但亦有所翻新。

    李商隐自是大家手笔,继白居易创隔句对,移“柏梁体”入诗之后,独出心裁,创七律散体,通篇不对,如《七月二十八日夜与王郑二秀才听雨后梦作》:

    初梦龙宫宝焰燃,瑞霞明丽满晴天。旋成醉倚蓬莱树,有个仙人拍我肩。少顷远闻
吹细管,闻声不见隔飞烟。逡巡又过潇湘雨,雨打湘灵五十弦。瞥见冯夷殊怅望,鲛绡
休卖海为田。亦逢毛女无憀极,龙伯擎将华岳莲。恍惚无倪明又暗,低迷不已断还连。
觉来正是平阶雨,独背寒灯枕手眠。

    声调合律,唯独不对偶,是以散体入律的大胆创新。其《当句有对》:

    密迩平阳接上兰,秦楼鸳瓦汉宫盘。池光不定花光乱,日气初涵露气干。但觉游蜂饶舞蝶,岂知孤凤忆离鸾。三星自转三山远,紫府程遥碧落宽。

    其颔联当句有对,“池光”对“花光”,“日气”对“露气”,两句又相对。颈联“游蜂”对“舞蝶”,“孤凤”对“离鸾”,两句也相对。此外李商隐诗又有前半首用散体的;还有前后两句用复字交错的(见本文注)。这类诗作似可说明李商隐在诗体开拓上敢于尝试,有所贡献。



    李商隐《赠司勋杜十三员外》:“杜牧司勋字牧之,清秋一首《杜秋诗》。前身
应是梁江总,名总还曾是总持。心铁已从干镆利,鬓丝休叹雪霜垂。汉江远吊西江水,
羊祜韦丹尽有碑。”这首诗前半首用散体,即第三四句不对,不合律诗的要求。

    李商隐《子初郊墅》:“雪山对酒君思我,听鼓离城我访君。腊雪已添墙下水,
斋钟不散槛前云。阴移竹柏浓还淡,歌杂渔樵断更闻。亦拟村南买烟舍,子孙相约事耕
耘。”第一句用“君”“我”,第二句用“我”“君”,这两字重复,而又交错,写得
流动。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好
2#
 楼主| 发表于 2014-9-28 09:27:16 | 只看该作者

章法

本帖最后由 梅花山人 于 2014-9-28 09:31 编辑

      这一则从袁枚与程晋芳对时文的议论谈起,主要在于说明作诗无论叙事或抒情,都有章法、句法的问题。比如怎样定势立意,怎样安排顺序层次,衔接照应,怎样选词造句,表情达意,怎样注意韵律,使形式完美等等。这一切早在刘勰的《文心雕龙》里就从各个角度有所论述。明清两代盛行的时文,在束缚作家的思想感情上,确实有害于诗,但它所苛求于章法上的启、承、转、合,对作诗的气脉贯通不无好处。比如袁枚举出的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他们作诗都是独抒胸臆,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和独有个性,同时又是讲究修辞、造句和整体结构的。比如:柳宗元的《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诗用白描手法,摹写雪天江景,四句的安排顺序非常恰当,首两句写大背景,向上望是“鸟飞绝”,向远望是“人踪灭”,写出茫茫一片雪的世界。后两句写孤舟渔翁独钓,点出渔翁来,这就从大环境的雪景转到人物,结句又由人写到雪境,呼应开首,点出独钓。从这里看到了全篇结构的完整。又如苏轼《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取看山为喻,说明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同时又是描绘庐山的佳作。这四句的安排,首两句写山景,后两句以发议论的方式来写,议论紧紧扣住前两句,是从写景中得出来的。开头从横看侧看来说,承接句点出“远近高低”,即承接开头,指远看近看,从高处看,从低处看,“各不同”又是承接首句的横看侧看的说明,两句就是这样紧密结合的。第三句是转,转到理论上去,结句加以说明。这首诗的结构就是如此紧密。总之,这两首诗都具有诗人独特的风格,思理分明,一气呵成。袁枚认为这是与他们尝作策应之文,有过细密的思维锻炼有关,所以在诗中才能做到心细脉清,巧于安排。这个见解很有道理。袁枚对时文的分析看法是正确的,他不一概而论,在《随园诗话》卷八中说:“时文之学,不宜过深,深则兼有害于诗”,而不仅仅“有害于古文”了。程晋芳将时文比作驿站,偶住一宿无妨,不可久处,也是看到时文在句法、章法上有助于诗的写作。


《谈艺录》读本,周振甫  冀勤  编著,文中之钱先生指的是钱钟书先生,文言文部分未转载


3#
发表于 2014-9-28 17:43:53 | 只看该作者
收藏学习!
问好山人!
4#
发表于 2014-9-29 01:22:24 | 只看该作者
学习
5#
发表于 2014-9-29 06:52:09 |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4-9-29 09:10:10 | 只看该作者
7#
 楼主| 发表于 2014-9-29 09:21:40 | 只看该作者
guyueqiuyi 发表于 2014-9-28 17:43
收藏学习!
问好山人!

谢谢先生支持,问好
8#
 楼主| 发表于 2014-9-29 09:24:52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居士支持;
你的生意可真不错哦,月初我去到你店门口都没敢去叨扰你,客人太多了
9#
 楼主| 发表于 2014-9-29 09:25:39 | 只看该作者

谢谢郭老支持,问好
10#
 楼主| 发表于 2014-9-29 09:27:3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阿香支持,你不是也有个有关七律章法的好帖吗,发上来一同雅赏,如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会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梅州市诗词学会 ( 粤ICP备17109579号
联系邮箱:jyss888@163.com    联系电话:13502339645    地址:梅州市梅江区梅龙路市文联6楼608室    梅州嘉应诗社 版权所有

GMT+8, 2024-6-1 15:31 , Processed in 0.183143 second(s), 23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