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勇 发表于 2017-4-28 07:28:25

王伟怀诗诗词赏析(汇编)

本帖最后由 幸勇 于 2017-5-28 22:00 编辑



   王伟怀诗词赏析(汇编)
(范耀文、古朝榜、林和、李小星、黄向欣、幸勇、古玉如、徐梓豪、刘福良、陈志远、陈海燕、饶小舒、古国华、古小光、叶国祥、谢梅兴、陈炽昌、杨燕秀、韩世任、郭凤珍、林传芳、王桂华、何文东……继续添加)


世事岂能难壮志坦途焉得到巅峰

——赏析王伟怀社长《戊辰重阳登平远五指石》诗一首范耀文




1988年重阳,王伟怀社长与嘉应诗社同仁参加市文联组织的平远五指石登山活动,当他攀越五指石景区最高最险要的青云路山峰后,触景生情,吟成《戊辰重阳登平远五指石》二首,其中一首是:
青云曲径险悬空,喜悸攀登峭壁中。
世事岂能难壮志,坦途焉得到巅峰!
清人刘熙载说:“短篇以写意,七言以浩歌”。七绝是短篇,又是七言,因此既能写意,又能浩歌。写意,用现在的说法是抒情。王社长登五指石的这首七绝,就是一首典型的抒情诗。
“青云曲径险悬空,喜悸攀登峭壁中”,起承两句完全吻合七绝体式,入题不迂回,开门见山,直奔主题;遣词没有堆砌敷衍语句,清空一气,毫无衬饰。寥寥十四字,就把登平远五指石的情景阐述清楚。
去过平远五指石景区的人都知道,五指石奇峰林立,沟壑纵横,峭壁悬崖,在方圆10多平方公里的丹霞地貌中,汇聚了30多座形态各异、惟妙惟肖的石山。其中的青云路山峰最高最为险要,在接近90度角的巨大悬崖峭壁上,一条人工开凿的之字形悬空险道最令人刺激。当年这条险道没有栏杆,悬空小道只容得下一只脚,攀岩者只能一步一步慢慢地往前移,稍有差池,会摔得粉身碎骨,因此常让许多登顶者望而却步。据王社长回忆,当时一行20人上五指石景区,只有他和另外4个年轻人登上青云路峰顶。王社长还说,当他经历一番惊险到达峰顶,在顶峰一览众山,尽情领略自然风光时,真是又惊又喜。可见,其中“悬空”“峭壁”“喜悸”之词,用得多么简练、准确和生动。
“世事岂能难壮志,坦途焉得到巅峰”,这转合两句,翻曲腾挪,宛转变化,既有大篇气象,又如顺流之舟,特别抒情,使人神远。在这里,作者告诉我们,每办一事,都要有目标、有胆识、有动力、有意志、有毅力,反过来说,世间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胸怀壮志者;巅峰没有坦途,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其哲理、情理、常理和真理跃然纸上,让人眼前一亮,产生共鸣。这两句,有伟人“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和“攻城不怕艰,功书莫畏难。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诗句的异曲同工之妙,亦有传世警句之功能。诗句的一转一合,把读者的精神境界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其中,作者巧用“岂能”这一否定词语和“焉得”这一限制性词语,加重了感情色彩,使之更加有力。
古人云:诗言志。其实,这首诗就是王社长对自己人生的写照,也是他发自肺腑的心声。凡读了王社长的《情容大海》诗文书画选集的同志都知道,在他丰富的人生经历中,就有几段形如青云路的曲折险境。他出身于艰苦的家庭,备尝生活艰辛。但他少年有壮志,18岁参加革命队伍,投身土改,奉命从戎,虽累遭遇不测风云,但有惊无险;他下连队,进军校,从陆军到空军,从南方到北方,从内地到边陲,坎坷而又曲折,有风雨有暖晴,在奋勇前行中,留下艰辛的足迹;最为惊心动魄的是他在“文革”中的遭遇,因为他写了一篇《长征路上又长征》小说(其实它是一篇充满正能量的短篇小说),被残酷迫害,蒙受十年不白之冤,就好像爬行在青云路上最危险的路段。征途虽有险阻,但他坚定信念,坚信自己,坚强地生活下去,直至沉冤昭雪,柳暗花明。正如他《八十抒怀》中所写的“晴空雷劈头犹在,冤屈肩担脊未驼”。作者写诗那年,正值55岁年华。回眸走过的人生历程,磨难、炼历,成就了他,让他走向人生更为美好的巅峰。几十年的风雨历程,又让他深深地懂得:世事岂能难壮志,坦途焉得到巅峰!
清中叶诗坛领袖沈德潜说:“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我认为,王社长的这首七绝,是一首真诗。王社长胸怀宽广,谦恭磊落,豁达大度,追求真理,酷爱真情,勇往直前,这些人生正能量,都是构成他有第一等襟抱的元素。他丰富而又曲径险悬的人生经历,加上他思维敏捷,注重学养,又大大积累了他的学识。所以他能够在青云峰上触景生情,不事斧凿,即时一气呵成吟出这首充满哲理的好诗。
一首好诗,往往既会感动自己,也会感动别人。据悉,当时王社长在青云路上给大家吟诵这首后,得到同仁的一致赞赏。带队登山的著名书画家、市文联主席罗昌明同志,当场要求王社长把这首诗抄送给他,让他回去后写成书法作品。后来罗昌明主席把它写成书法作品,并转送给王社长。王社长非常珍爱它,二十多年来,一直把这件书法作品挂在自己住所的客厅里。
(2017.5)

一、学习进行时古朝榜(广州)2017-4-6 11:34    
      前言:近日看到嘉应诗社网上幸勇诗长号召大家赏析王伟怀诗词,本人认真读了几遍,抱着学习的态度,不妨来简析几首诗,局限于有限水平,只能按本人所理解到的来赏析。看者对错存心。今天先来简评下面这二首。

                                                                                           梅州新景偶感
                              身在山城不觉山,银鹰千里一时还。
                                                             铁龙昼夜频呼啸,电讯环球转瞬间。这是一首七绝,题目是:梅州新景偶感。来看看诗人看到什么新景而有感。第一句,身在山城不觉山,诗人身在梅州,第一句就写对梅州的感觉。梅州在粤东北,毗邻江西、福建,在古代算是蛮荒之地,地处百岁山、阴那山畔,山高林密。所以诗人说身在山城。这里写实,不觉山,写出诗人的感觉,在客家话语系里,不觉山、意思就是不偏避的意思。第一句意思就是现在的梅州早已不是以前人们印象中的蛮荒之地了。接下来三句描写就是诗人用来证明,身在山城不觉山、这种的意思。银鹰千里一时还,银鹰,即飞机,这句意思是说,梅州地处山区,现在有飞机场,拥有现代交通工具了,跟外面世界的距离缩短了,外出来回方便了。下句, 铁龙昼夜频呼啸,铁龙,即火车,这句意思是说火车日夜穿棱于梅州,或者说贸易物流之快捷。诗人诗里虽没有交待物流之类意思,这样想太过勉强。但诗是可以有一定想象的。如果评诗只是查出这些字在字典里的意思,那就不需要评诗赏析了。结句,电讯环球转瞬间。说的是当代手机网络通讯、可以瞬间跟全世界互联互通。这些就是诗人笔下的所谓梅州新景,其实读这首诗,初时感觉用词挺新,又好理解。有给我眼前一亮感觉。但再读就觉得诗人所兴发的就一个字,快,飞机快,火车快,手机电脑上网快。让人觉得有点空洞,有物无情。并没有真正写出梅州新景特点。
学习进行时
    我觉得这首七绝,诗人想把现代进步文明都想作为梅州新景,所以用了三个场景写到诗里去。其实我想七绝4句28字,写的时候一定要忌面面俱到,如果想把什么都塞进去,反而会给读者觉得什么都没有。绝句特别要注意结句,要如画画纸上留白,不要把话说尽,要留给读者想像空间。
   这里可以参考李白一首诗来学习,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诗写早上离别白帝城,看到白帝城仿佛在彩云之间,写出白帝城地势之高,千里江陵,写自己要到江陵似有千里之遥。一日还,写江水急流之势,两岸猿声啼不住,进一步喧染诗的气氛,轻舟已过万重山。写轻舟之快和归心似箭之心情。这样整体意思清楚,诗脉通畅。


                            梅州山村小景
                      一路轻车一路游,庄园瓜果满枝头。
                        溪边别墅农夫舍,岭上红墙学子楼。
                        僻壤交通联四海,山村电讯达全球。
                        荧屏世事千家晓,愚昧贫穷逐水流。
    这首诗描写梅州山村景象,描写诗人驱车(或坐车)去缓游梅州农村,用笔如镜头般记录诗人触目所见的山村景物,诗句安排如递增法,层层深化。从读第一句开始,每读一句脑海里就会留下对这个山村的一段印象。首联,一路轻车一路游,庄园瓜果满枝头。诗人用一路二字重复使用,意在强调自己是在心情放松的状态下缓游山村,如王维有诗,晴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闲闲就是强调闲适从容的意思。诗人从容闲适地慢游梅州山村,触目首先见到的是径前路侧的果园里、菜园里瓜果垂枝缀满青枝绿叶的枝头上。瓜果满枝,可以理解此时正是秋天的时候,更要理解出诗人面对硕果累累,此时的心境是充满喜悦的。颔联: 溪边别墅农夫舍,岭上红墙学子楼。溪边,有溪就有水,清溪碧水环绕村庄,农民临水建房造屋,状如别墅,富丽堂皇。而村头岭上,一座学校教学楼红墙映目,学生书声朗朗透墙而出。此联表达了此处环境清幽,百姓生活富裕,而又崇文重教。颈联:僻壤交通联四海,山村电讯达全球。僻壤,即、偏僻荒远意思,此处是说以前是僻壤,但现在不同了,诗人看到现在交通发达,泥泞村道都铺上水泥路,高速公路幅射珠江三角区,联通五湖四海。而农村也按上电话、手机通讯可打国际长途。联通世界。这里诗人从一个小山村触目所见,进而联想整个梅州,甚至整个中国改革开放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结句:荧屏世事千家晓,愚昧贫穷逐水流。进一步说明现在梅州跟世界的互联互通,荧屏世事千家晓,这里是说,电视、电脑网络已经进入当地百姓家家户户,人们通过观看电视、上网可以了解世界。时事新闻时时知晓。诗人游冶山村,当然会跟当地百姓互动、攀谈,最后把自己所见、所听到的,再结合自己的感想结于最后一句,愚昧贫穷逐水流。意思是,梅州一改以前偏僻荒远,贫穷落后的面貌,梅州人民通过勤劳致富,崇文重教,重视教育的优良传统,告别贫穷和愚昧,并与时俱进。通过现代通讯网络,跟外面的世界接触中解放了思想。
学习进行时
这首诗创作方法,跟李商隐一首诗有点相似,这里提供给大家学习,和创作。看李商隐写诗是如何做到面面俱到,层层增进,而诗意不散不乱。最后一硾定音,结句拨高全诗境界。
                                           泪
                              永巷长年怨绮罗,离情终日思风波。
                              湘江竹上痕无限,岘首碑前洒几多。
                              人去紫台秋入塞,兵残楚帐夜闻歌,
                              朝来灞水桥边问,未抵青袍送玉珂。
    第一句写深宫女失庞之泪,第二句写思妇念远之泪,第三句,写舜,妃子蛾皇、女英哀悼故君之泪。第四句写晋朝名将羊祜死后,百姓感怀旧德之泪,第五句,写王昭君离开故国远嫁异域之泪。第六句写项羽英雄末路之泪。第七句转,第八句合,用以上6种泪层层深化,愈转愈深,反衬自己怀才不遇,仕途受挫,官场上迎来送往贵贱相形。那种难以忍受的隐痛之泪。
                                                                古朝榜写于2017/04/05
                        

                        羊城巧逢战友兴吟
                      春城遭劫各西东,望断群山不见鸿。
                               邂逅珠江同把酒,欢声飞过白云峰。
    这首诗是诗人与战友巧遇羊城(即广州)后,并与战友把酒言欢即兴吟写的一首七绝。诗的第一句,春城遭劫各西东,春城:即昆明,四季如春的城市,俗称春城。遭劫,即,遭遇劫难意思,诗人与战友在昆明共同经历了什么样的劫难,诗里没有交待,也无另注,本人也不认识,不了解作者生平,这里不作乱猜。反正对于诗人来说是一定铭记于心,始终不能抹去的一段记忆。各西东,即分开各散西东意思,这句是诗人回忆在昆明跟战友遭遇劫难后就各散西东了的意思。第二句,望断群山不见鸿。望断群山:望断,就是向远处望、直至看不见,鸿:即鸿雁传书意思,不见鸿,表示没有消息。这里诗人移情于景,用望,表示分别后诗人曾经期望得到战友消息,或者曾经找过,用断,表达了诗人对战友深深的思念之情,却始终得得不到消息。可想而知,诗人对于战友的思之深,念之切的炽热感情跃然于纸上。第三句,邂逅珠江同把酒, 邂逅:偶然相遇,用邂逅回应题目的巧逢战友之意,珠江,即广州珠江河,那一天诗人与战友偶然相遇于珠江河畔,老友相见,当然免不了把酒言欢,共叙旧情,这里诗人并没有写如何与战友推杯换盏,光筹交错的场面,而是再一次移情于景,用一句,欢声飞过白云峰,来作结。白云峰,即广州白云山,山峰最高处海拔2216米,诗人只说自己的喜悦心情,飞过了白云山的顶峰。而把自己如何与战友把酒言欢的场面,百感交集的细节都交给读者自己去想像。
    这首诗,诗人通过移情于景,把对患难战友的丰富真挚情感蕴藏于望断群山不见鸿这一句中,而又把偶遇战友之高兴心情,欢声飞过白云峰来表达。全诗语言纯练,流畅、融情于景细致入微。
                                                    古朝榜写于2017/04/07


二、试赏析王伟怀同志的七律诗一首

林和

2017-4-6 15:58

现在选一首王伟怀社长的七律诗:

欢庆梅州市被授予“广东省诗词之市”称号

鹊报佳音菊劲开,南鸥北雁舞江隈。

心中盛放山房杏,梦里追崇手口才。

海日果真辉碧海,梅州端的绽红梅。

先贤师范传千古,澎湃诗潮滚滚来。

我们来看首联:“鹊报佳音菊劲开,南鸥北雁舞江隈”。第一句,“鹊报佳音菊劲开”,鹊报,喜鹊的鸣叫声。民俗以为喜兆,谓灵鹊报喜。这句首先点明了“梅州市被授予”广东省诗词之市”称号”是个大喜事,即鹊报佳音,而这句又写出了时间是在秋季,秋天吗,菊花劲开。菊劲开,这一“劲”字,劲头,有力、蓬勃的意思,也暗喻了诗词的蓬勃发展。第二句:“南鸥北雁舞江隈”,南鸥北雁,鸥雁,都是吉祥之鸟,海鸥,英勇顽强;大雁,百鸟之王。南鸥北雁舞江隈,即鸥雁舞渚,歌舞升平,一片欢腾。

颔联:“心中盛放山房杏,梦里追崇手口才”。我们都知道宋湘是梅县区白渡镇象湖村人,广东才子,二甲进士,清代中叶著名的诗人、书法家、教育家。宋湘有诗作,总集为《红杏山房集》,而诗人说“心中盛放山房杏”,说明诗人也是满腹诗书之人,熟读《红杏山房集》诗。而此时诗人心花怒放,也联想起梅州的璀璨文化和梅州的伟大诗人。接下来诗人连续举例了梅州的几位诗人。“梦里追崇手口才”,手口才,即黄遵宪主张的“我手写我口”。黄遵宪是清朝诗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诗界革命的最早倡导者。黄遵宪主张真情的复归,性灵的解放,我口吐心声,我笔抒我情。他力倡“新派诗”,主张“我手写我口”。在诗歌创作上,他继承粤东客家文化传统,有意识地以客家方言入诗,并顺应时代潮流,将新观念融于诗作之中,形成了自己独具一格的诗风。

颈联:“海日果真辉碧海,梅州端的绽红梅”。诗人继续弘扬梅州的文化先声并发扬光大。海日楼是丘逢甲祖籍蕉岭的居室。丘逢甲是晚清爱国诗人、教育家、抗日保台志士。丘逢甲著有《岭云海日楼诗抄》。“海日果真辉碧海”,隐喻梅州诗词取得“广东省诗词之市”称号这样的成绩,梅州的文化果然是灿烂辉煌。“梅州端的绽红梅”,也表达了同样一个意思。“梅花端的种梅州”,这是叶剑英元帅咏梅诗的一句,如今的梅花已经遍植梅州,而梅州的诗词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广东省诗词之市”称号的取得,果然是梅花绽放。

最后,诗人怀着崇敬的心情,用“先贤师范传千古,澎湃诗潮滚滚来”这两句尾联作结。我们今天所取得的成绩,都有先贤的模范作用,师贤典范给后辈树立了榜样,千古流传。诗人禁不住心情澎湃,展望未来,诗潮滚滚,写下了这首七律。

我们来看看今天,梅州不但被授予“广东省诗词之市”称号,而且还授予了“中华诗词之市”称号,今天梅州诗词界的傲人成绩,相信诗人会更加激动,对未来更是充满了信心。

以上是我对这首七律的简单的赏析,请大家指正。





三、试浅析王伟怀社长《纪念叶剑英元帅诞辰110周年》诗

李小星(兴宁)

2017-4-10 11:47

王伟怀社长是我们梅州人,早年投笔从戎参加革命,他平易近人,忠诚党的事业,历任中共梅州市委办公室副主任,市委统战部部长,梅州市政协副主席。

王社长还是个儒官,对诗词情有独钟,在担任嘉应诗社社长期间,他殚精竭虑,呕心沥血,为我市诗词事业的发展、为我市成功申报“中华诗词之市”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岁月的长河中,他用生花妙笔创作了大量的美丽诗篇,《纪念叶剑英元帅诞辰110周年》是他众多诗作中的一首。今年,值叶帅诞辰120周年,特录此诗与大家共同分赏学习,以下是我对王社长《纪念叶剑英元帅诞辰110周年》诗的赏析:

一生把剑一生诗,武略文韬举世奇。

青少悲歌忧葬国,壮年浴血率雄师。

长征化险谋良策,半夜除奸正赤旗。

伟绩丰功垂史册,帅儒风范永光辉。

王社长此诗写于十年前,是为纪念叶剑英元帅诞辰110周年而作。此诗不但声律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在平仄方面完美无缺,中间两联对仗十分工整,而且脉络清晰,条理分明,起承转合自然流畅,是不可多得的好诗。

诗中,诗人以饱满的笔触热情讴歌了叶帅少年投笔从戎,青年献身革命,一生忧国忧民,关键时刻力挽狂澜,挽救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此诗把叶帅的功绩叙述得淋漓尽致,几近完美。

首联,诗人用“一生把剑一生诗,武略文韬举世奇。”的佳句作为开篇,总写叶帅雄才大略、有经天纬地之才,他既是叱咤风云的三军统帅,又是革命诗人的双重角色,还是举世罕见的千古奇才,为下来的谋篇布局做铺垫。

颔联紧接首联进一步深入,从“青少悲歌”开始,到“壮年浴血”过渡。叶帅从1917年进入云南讲武堂,到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率领所部教导团参加广州起义,任军事指挥部副总指挥,可以说明是“青少悲歌忧葬国”。“忧葬国”我的理解是指叶帅忧国忧民,在当时的恶劣环境下忧虑国家的存亡。“壮年浴血率雄师”比较直观,众所周知,叶帅从长征时期到解放战争,历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兼总参谋长,中央军委总参谋长兼红一方面军参谋长,西北军委会参谋长兼红一方面军参谋长,工农红军学校校长,瑞金卫戍区司令,闽赣及福建军区司令员等职,最后成为开国元帅,所率领的队伍都是几经浴血奋战,所向披靡的威武之师,文明之师。

颈联进一步阐述,“长征化险谋良策”,叶帅是国家的福将,每当国家有危难和重大历史转折关头,他都敢于挺身而出,都能毫不犹豫地做出正确的决断,使国家转危为安、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大家知道,长征是中国革命的低潮,此时,我党我军处于内忧外患,一方面要抗日,还要躲避国民党的围追堵截,另一方面要与张国焘的分裂政策作斗争。在这重大历史转折中,叶剑英坚决拥护毛泽东的正确领导,反对张国焘分裂党、分裂红军并企图危害中央的活动,带头执行党的北上方针政策,终于使党中央和红军脱离险境。毛泽东在后来,屡次称赞叶剑英在关键时刻为党为革命建立的一个大功。

“半夜除奸正赤旗”说的是粉碎“四人帮”,挽救党和国家的又一件大事。1976年,周恩来、朱德、毛泽东三位伟人相继逝世,江青反革命集团加紧进行篡党夺权的阴谋活动。10月,在党和国家面临危险的紧急时刻,叶帅和中央政治局其他同志一道,代表党和人民的意志,毅然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从危难中挽救了党和国家,使党旗更加鲜艳。在这场关系党和国家命运的斗争中,叶帅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尾联,诗人用“伟绩丰功垂史册,帅儒风范永光辉”作结。叶帅不但是运筹帷幄、统帅三军的将帅之才,他还是儒帅,在大半生的戎马生涯中写下无数的革命诗篇。叶帅对中国革命的贡献无法用语言来衡量和估量,他的丰功伟绩将永载史册,光辉后人。

综上所述,此诗是纪念叶帅的不可多得的好诗。

以上是我对王社长此诗的一点浅见,不一定真正理解诗人的立意和深度,说得不对的请诗人和各位行家指谬。



四、赏析王老社长七律《合水水库游》

黄向欣(兴宁)

2017-4-21 16:35

近几年来,我每次参加嘉应诗社的诗词会议均能见到在会场中谈笑风生、儒雅睿智的王伟怀老社长。老社长曾任中共梅州市委领导,退休后,仍发挥余热,担任广东中华诗词学会常务理事,嘉应诗社社长等社团领导职务,做了大量的社会工作。老社长博学多才,对古诗词、近体格律诗词以及书法、绘画方面的研究均有着深厚的造诣。著有《情容大海——王伟怀诗文书画选集》。几次接触,感觉老社长不但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其敦厚朴实的形象,高超的艺术修养和扎实的文化底蕴,更是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现录其《合水水库游》试赏析如下:

                  合水水库游

       重阳合水故乡游,山色湖光一览收。

       碧底清波浮绿岛,蓝天云蔼映飞舟。

       肥鱼阵阵罗丝网,金果累累耀眼球。

       更喜宁江源久远,经风沐雨历千秋。

   王伟怀老社长是土生土长的兴宁人,生于斯、长于斯,对兴宁有深厚的感情,所谓故土情深啊!这首诗写的是自然风景,写的是山水,但山水中蕴含着对故乡的爱,徜徉其中,即能体道适性,这首诗不仅写出了合水水库之优美,更寄托了诗人对所写之景的至爱至情。

首句“重阳合水故乡游”,诗人用赋的手法,平铺直叙,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写出诗人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在重阳之日到故乡的合水旅游,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合水水库素有“粤东明珠”之称,是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已列入(中国名胜风光大词典)。地处兴宁的黄陂河、罗岗河、大坪河的交汇处,故名合水。水库建于1957年,雄伟的主坝宛如一条巨龙横卧在山水之间,集防洪、灌溉、发电、种养、旅游综合利用的宁江水网枢纽工程。

“山色湖光一览收”,承接首句,站在主坝眺望,四周青山如浪,峰峦滴翠,库区碧波荡漾,景色秀丽,小岛散布,轻舟点点。望江楼、湖心亭、花塔、烈士纪念碑、湖滨码头等,一览无遗,尽收眼底。诗人以此为起,为下来设下伏笔,显得充实而富于内涵。令读者宛如亲临其境,发挥无限的想象,再造一个物我交融的景象。

“碧底清波浮绿岛,蓝天云蔼映飞舟”,颔联中一个浮字和一个映字激活了一湖碧水,凸显了山色、天光、云影、飞舟,使读者对美景的感知生动起来,鲜活起来,达到情景交融、物我互化的效果。苍翠的小岛,蓝天白云倒映在荡漾的绿水中,与湖面上彩舟竞渡相映成趣,这是一幅多美的山水画面啊!写景抒情,委婉含蓄,说明作者看景写景是站得高看得远,而且洞察深微。富有具象性的渲染,抒发了诗人对风光秀美合水的赞叹和溢美之情。

“肥鱼阵阵罗丝网,金果累累耀眼球”,颈联作者用兴的手法,提升了主题,看到的是湖中肥鱼捕捞进丝网,水库周边繁花绿树和累累的硕果,丰收在望,体现出家乡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诗歌贵在意境,而意境美又在于对意象的捕捉,提炼和升华。这也说明了老社长情牵家乡,深爱故土,看到家乡的发展多高兴啊!诗为心声,发自肺腑,至情至性的描写,透视出诗人的情怀与修养。

“更喜宁江源久远,经风沐雨历千秋”,结句说明我们兴宁客家人和宁江一样源远流长,经风历雨,蕴含地写出了客家人具有的刻苦耐劳、艰苦创业、勇于开拓、冒险犯难、崇尚科技、革新创造、自强不息的客家精神。“源久远”、“历千秋”,视野里糅进了时空的概念,打开了人们思绪的辽阔空间,抚今追昔,既有新时代的轻盈,又有历史的厚重感。吟咏起来有昂扬,雄壮的气魄。容易使人联想到黄华华省长的诗“最喜甘泉入万户,浪花飞溅已忘忧”,具有抒情励志的浪漫主义和乐观主义情怀。以此作结,可谓立意深,形象美,声韵佳,带给读者美的享受和诗的情趣。也使全诗形成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前后呼应,相得益彰,诗人的文学素养可见一斑。

综观全诗,纯朴自然,有总体性的概括,也有具象性的渲染,层层递进地升华主题,烘托出合水水库如诗如画的大美景观,将合水的秀丽风光展现在读者眼前,读后令人回味,仿佛畅游在青山绿水之间,一切是如此美好,可谓情深意切,沁人心脾!此诗既显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修养和精湛的诗词功底,又展示了空旷开阔的天地,是难得的一首好诗。









五、意象鲜明,涵义深刻

——读王伟怀的政治抒情诗词

幸勇

2017-4-22 09:31

政治抒情诗是一种反映社会政治题材的诗体。 古语云“文以载道”,说明文学与政治的结合是一种必然;任何社会,文学与政治都不可能分离,也无法分离。“诗言志,歌永言”,诗反映人或事物的抱负、德行、品格、状态。诗不能如散文直说,必须“形象思维”。政治题材如何形象思维?难矣。所以说,写诗难,写政治抒情诗更难。

老社长王伟怀同志是梅州市政协副主席任上退休的老干部,长期在政治工作岗位上。但他的政治抒情诗意象鲜明,涵义深刻,很有韵味。试看一首歌颂邓小平同志的七律:



杀敌疆场一代雄,战功赫赫世人崇。



爱怜巨柱多摧折,但幸冬松复郁葱。



万象重苏迎旭日,九州生气涌春风。



国强民富丰碑在,百姓千秋颂邓公。



首联概括邓小平同志戎马战功。重点在当中的四句(颔联、颈联),歌颂邓小平同志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作出的伟大贡献。众所周知,邓小平在十年“文革”中“三落三起”(三次被免职,又三次复职),王诗把这过程比作“巨柱多摧折”, “冬松复郁葱”。多么形象,又多么精辟!耐人寻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主要任务。邓小平同志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主持党中央工作,解放思想,实行改革开放,掀起现代化建设新高潮,国民经济蓬勃发展,国防空前巩固,一派繁荣景象。王诗比作“万象重苏”“九州生气”。读老社长王伟怀同志许多政治抒情诗,都有这个特点。例如,长征挫败张国焘阴谋,文革铲除“四人帮”祸害,用“长征化险谋良策,半夜除奸正赤旗”;参观红军纪念园“沧桑巨变军魂在,天地长留不朽诗”;观亚运会闭幕式“歌潮滚滚来天地,火炬熊熊照大千”等等,非常形象地把人物精神实质说得清清楚楚,很有韵味。

1965年毛泽东给陈毅论诗的信中说:“诗要用形象思维,不能如散文那样直说,所以比、兴两法是不能不用的。赋也可以用。”政治术语、标语口号式的诗,“味同嚼腊”。梅县诗社社长梁安仁生前说过:“诗贵含蓄,意贵清新”,所谓含蓄就是不能直说,要用形象思维:所谓清新,就是不能老调重弹,要有新意。王诗就是采用形象思维,既含蓄又清新。

那么,写诗如何达到含蓄又清新呢?没有情就没有诗,“情感升华便是诗”。老社长王伟怀同志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全过程,领袖的丰功伟绩和人民的革命热情深深扎根在心里,溶化在血液中,喷发在笔端。所以,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和见解,用形象的比喻代替了政治说教,使政治命题的阐释增添诗的色彩和韵味,即政治抒情诗的“诗味”。纵观王伟怀同志的大量政治抒情诗,包括歌颂党,歌颂祖国,歌颂伟大领袖,歌颂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等等的诗,都具有这一特点。

我们说,老社长王伟怀同志的政治抒情诗写得好,好就好在观点鲜明,主题突出,形象思维,很有新意。



(2017年4月10日于金草书室)



六、浅析王伟怀社长《围龙吟咏》

古玉如

2017-4-22 10:32

王伟怀,广东兴宁市人,1933年生,1951年参加工作,1953年参军,1979年转业后,历任中共梅州市委办公室副主任,市委统战部部长,梅州市政协副主席,嘉应诗社社长。现任中国作家创作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广东中华诗词学会常务理事,梅州市老年书画家协会副会长,梅州市楹联学会顾问。著作有《情容大海》等。他诗作很多,题材广泛,由于我水平所限,只拟对《围龙吟咏》进行赏析。

先祖南迁赫赫功,栖身安处筑围龙。

根留红土枝荣茂,叶落嘉山族望隆。

家训谆谆传孝悌,箴言朗朗迪明聪。

英贤辈出龙门第,灿若繁星耀碧空。



王伟怀同志也是围龙屋里长大的人,因此对围龙情有独钟。《围龙吟咏》一诗虽然只有八句,但围龙的来龙去脉以及其历史功迹却描绘得一目了然。他在首联“先祖南迁赫赫功,栖身安处筑围龙。”中先给读者明白:为什么南方会有客家人,又有围龙屋。原来是在两晋至唐宋时期,因战乱原因,黄河流域的中原汉人被迫南迁,历经五次南下大迁移,先后定居南方的广东、福建、江西、香港新界等地。因为离开中原故土,所以这些南下迁移的汉人一直自称为 “客户”、“客家”。为防外敌及野兽侵扰,多数客家人聚族而居,便形成了围龙屋。梅州较为著名的有兴宁松山下老屋、梅县南口镇的南华又庐和宇安庐、梅江区西阳镇白宫村的棣华居、梅县区松口镇的崇庆第和世德堂、梅县区丙村镇的仁厚温公祠、大埔县西河镇的光禄第、丰顺县汤西镇的九厅十八井、蕉岭广福镇的九栋居、五华县水寨镇坝美村的璼公祠,它是梅州市乃至广东迄今发现的最大围龙屋,占地面积达3.5万平方米,始建于明朝,据说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我们梅州现存的客家围龙屋有两万余座,一般有两三百年乃至五六百年的历史。

诗中的颔联与颈联,均表达客家人当定居“红土”“ 嘉山”之后,重视用“家训”“箴言”对下辈“传孝悌”、“迪明聪” 的有关事实。你看,围龙屋不但可住,可防、可乐还可教。墙壁、梁柱、门窗写上国学、绘上图画,文化氛围深厚。“祖公厅”也是教育后辈,尊敬长辈,孝敬祖宗的地方。你看,我们的祖先非常重视耕读文化,凡是有客家人聚居的村寨都办有家塾,对下一辈进行高风亮节、团结互助、乐于助人、敬老尊贤、礼貌文明、知书达理、处事公道、热心乡梓的传统美德教育。就看梅城下市的攀桂坊的情况吧。这里方圆只有几平方公里,可谓地灵人杰。历史上出有李仲昭、李黼平、李载熙三名翰林;李汝谦、李载熙、李象斌三位解元;有侯安国、侯世华、萧系尹、杨为舜、杨仲兴、张云翮、杨勋、张云蒸、李黼平、黄奎举、杨奎猷、梁杰、黄万全、李载熙、谢卿谋、黄基、杨沅等17名进士及黄遵宪等92名举人。不论翰林、进士或解元、举人的数量均约占了全梅县(含梅江区)的六分之一。此外,还涌现出大批各领域的杰出人物,如嘉应五大诗人中的李黼平、黄遵宪(余为宋湘、黄钊、丘逢甲);嘉应五大书法家中的黄基、谢义谦(余为宋湘、钟孟鸿、梁国瑞);岭东三大女诗人之一的叶璧华(余为黎玉贞、范荑香);有当代中国著名文学家黄药眠、世界著名桥梁学家李国豪、抗日名将国民党第七兵团司令黄伯韬上将、现代言情小说鼻祖张资平、五获世界羽毛球冠军侯加昌、我国著名音乐家张棣昌、提线木偶表演艺术大师谢发等等。

侯安国定居攀桂坊后,为培育“攀桂”之材,在“水打伯公”下面半里处建起了“攀桂书院”,日聚生徒讲学,造就了众多才俊,其中最著名者为12岁 “应童子科登进士第”的蔡蒙吉。后来薪火相传,安国的子孙,可谓个个都“攀桂”:其长子侯通甫是书院山长(院长);二三子分别是学谕、教谕;四子德升任提调(管内务官员),其子侯世华登元至元间进士。

千百年来,先祖们崇文重教,硕果累累,因此作者最后以“英贤辈出龙门第,灿若繁星耀碧空。”作结,把围龙的动人故事及其功绩表述得淋漓尽致。的确,作为 " 世界客都 " 的梅州,是全世界最具代表性的客家人聚居地之一。这里诞生了 545 位将军,25 位院士,225 位大学校长。开国元勋叶剑英,著名外交家黄遵宪,抗日名将罗卓英,新加坡总理李光耀祖籍也居于此……

我一生居住在梅城,没太多见识,加之才疏学浅,只能对王伟怀词长的《围龙吟咏》进行肤浅的赏析,敬请作者及读者见谅!






七、学习王伟怀主席《欢庆北京奥运圆满成功》律诗的一点体会徐梓豪(大埔)2017-5-7 21:15
      2008年,北京成功举办奥运,神州欢腾雀跃,世界赞声连连。王伟怀主席怀着十分高兴的心情,用中华文化的明珠一一古典诗歌,抒发自己对祖国成功举办奥运赞美之情。王伟怀主席诗曰:欢庆北京奥运圆满成功熠熠烟花绽夜空,欢声雷动五洲同。成功盛会无伦比,胜揽金牌数最丰。华夏健儿传捷报,环球大众赞英风。尤欣将士从头越,迎战敦城志满胸。政治眼光锐利,善抓大事盛事吟咏。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当年中国的大事盛事,也是当年世界的大事盛事。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更是完美的大事盛事。王伟怀主席眼光独到,用古诗(七律)表达了自己对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的肺腑之情。首联两句,把首都和世界欢庆北京奥运会圆满成功的感人情景和场面跃然纸上。“熠熠”一词和一个“绽”字,准确地把烟花在夜空燃放的特有景象描绘出来。“欢声雷动”,用“雷动”表現高兴至极场面。“五洲同”写出了世界与中国友好的国家、人民均一起与我们欢庆和分享奥运会的圆满成功。颔联的“无伦比”一词,写出了北京奥运会是自有奥运会以来举办的最成功的一次国际体育盛会,说明我国除国力强大外,还完全具备了组织国际大型活动的能力。“金牌数最丰”点明这次奥运会我国取得的金牌数最多,也是中国参加历届奥运会取得金牌最多的一次。颈联的“华夏健儿传捷报,环球大众赞英风”对偶句。对偶工整,用词考究。“华夏健儿”对“环球大众”,“传捷报”对“赞英风”。“传”字和“赞”字,炼得让人拍手称赞。“传”字和“赞”字声音响亮,如金石之声。“传捷报”再现了我国体育健儿顽强拼博,勇战强手,取得优异成绩,向祖国和人民报喜的动人场景。“赞英风”写出了世界爱好体育,崇尚和平,与我国友好的人士对我国体育健儿英雄风貌的钦敬和颂扬。尾联“尤欣将士从头越,迎战敦城志满胸。”在为我国体育健儿北京奥运会,取得优异成绩而高兴和庆祝的同时,还提出殷殷期望,希望我国体育健儿,不骄不躁,从头开始,立下雄心壮志,投入紧张训练准备,争取在伦敦奥运会获得新成绩,再创新辉煌。王伟怀主席的这首律诗,是一首好诗。它立意新高,炼句精准,对偶工整,结尾励人。充分展现了他老人家丰富的政治素养,博厚的文化素养和高超的诗歌水平。王伟怀主席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八、情深景致,意高境远                              ——王伟怀老社长形象思维杰构之一                                    刘福良(平远)                                     2017-5-10 15:13          朱德、林彪、聂荣臻、朱云卿等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1929年至1930年间,曾三次进入平远县进行土地革命活动。留下了声势浩大,振撼社会,可歌可泣的历史画卷。这画卷是教育后代,激励奋进的鮮活教材。为此,平远县县委县政府于2006年在红四军驻扎过的老县城仁居镇兴建“红军纪念园”。纪念园根据当时的历史事实,采用实物、图片、雕塑、光电等元素,再现了当时的历史画面,是广东省第一个再现红军革命斗争史实的园林。王伟怀社长得知后,怀着无限崇敬的心情,前来瞻仰并深情地赋诗一首:《瞻仰平远县红军纪念园》:诗曰:                         四面青山叠翠微,园中纪事发人思。                         缅怀领袖筹帷幄,追忆英雄跃马蹄。                         号角风雷犹震撼,旌旗标语永生辉。                         沧桑巨变军魂在,天地长留不朽诗。   诗题是:瞻仰,表明诗人心中的平远县红军纪念园的崇高,也表明诗人对它情感之深沉。由于情深,诗人眼中的景也是有情的,由于情深,周围的景物便染上了感情的色彩。“激情酿佳句”,首句 造景:“四面青山叠翠微”。在诗人眼里,青山叠翠是朝气勃发,最为曼妙的状态。这一句把修建红军纪念园的时代背景:社会进入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和谐发展的良好生态,诗化为“四面青山叠翠微”这般生气盎然,把红军纪念园的形胜诗化得如此壮美。这是诗人对红军纪念园深深情意而描绘出的最美情境。诗人在描绘周围美景后,把目光投向园内,高吟:“园中纪事发人思”,点出主题:把纪念园中可歌可泣、惊天动地的悲壮史实撩拨众人去瞻仰、一思考、去追思、去缅怀、去激励、去讴歌,并为颔联承接铺张。“缅怀领袖筹帷幄,追忆英雄跃马蹄。”此时的诗人已沉浸在一九二九至一九三零年红四军三进平远发动群众进行土地革命火热而严酷的气氛中,他选择两个最有代表性的意象:领袖和英雄进行讴歌,他不是为两个意象贴金,而是描述两意象的各自最有代表性的具体事象。接着诗人以大视野,全景式概括红军到平远开展革命斗争的恢宏壮伟场面,颈联高吟:“号角风雷犹震撼,旌旗标语永生辉”。此联,诗人以比喻象征与白描相结合的诗化手法,把红军开展革命斗争的意象:号角、风雷、旌旗、标语的威力和影响,生动再现在读者眼中耳际,把读者带回到当年轰轰烈烈,如火如荼的闹减租、组织赤卫队、打土豪、写标语等的革命斗争日子里,那种摧枯拉朽,无坚不摧,为劳苦大众争脱苦海的冲天浩气跃然四溢,眼前呈现劳苦大众在红军的引领下,以大无畏精神为横扫旧势力而勇往直前。使人们产生对当年革命志士的崇敬之情,对革命先辈为民族解放,冲破黑暗而进行的殊死斗争产生无限敬仰。此联把当时平远的革命气氛喧染得惟妙惟肖。此时诗意达到高潮,驱使人们畅想革命的胜利情景。在读者思绪翩翩之际,诗人乘着读者心境作结: “沧桑巨变军魂在,天地长留不朽诗”。明确意示,在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在红四军等革命力量的艰苦卓绝的奋斗下,社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根本性变化,迎来了中华民族的新天地。但红军的精神永远不会变也不能变。她是一首中华民族用鮮血和大无畏精神凝成的追求光明,追求进步,追求幸福,追求真理的不朽诗篇。我们应当永远吟诵,永远高扬,永远传承。该诗诗艺精湛,起承转合得当自然,对仗工稳,音韵铿锵,意境高远。是一幅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画卷,也是一首中国人民追求翻身解放,追求幸福的壮丽凯歌。


九、浩歌讴俊杰   卓笔著华章-----浅析王伟怀老社长七律《缅怀李坚真同志》
丁酉槐序陈志远(岭南诗社丰顺分社)2017-05-16
王伟怀老社长,年逾耄耋,豪情犹在,瑶章叠叠,异彩纷呈。作为时代诗人,王老立足当今,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其作品具有相当数量洋溢着时代光彩的篇章。或浩然大气,或幽怨深沉,或浓墨重彩,或恬静淡然,无不展现作者真情、个性、诗才。其别具机杼,灿烂可观者不可胜数。就以王老的一首《缅怀李坚真同志》为例,作为管中窥豹,浅析如下:中华女杰久传奇,飒爽英姿胆识犀。冲出牢笼摧腐恶,领先巾帼斩凶蹄。
长征马啸声犹在,背笠山歌句宛垂。
改革潮头擎赤帜,芳贞南岭照清晖。
      初读这首诗,也许会觉得这只是很平淡的一首带有普罗诗歌烙印的政治抒情诗,但当我们细细咀嚼一下,并联系起李坚真大姐光辉的一生和王老的人生经历,我们就会被其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一股对李坚真大姐无比崇敬之情所感动。
      诗人起笔如高山落石,直扣题旨,巾帼不让须眉,浩气千秋的李坚真大姐的精神风貌,呼之若出。正是这种“胆识犀”的精神特质,再现了李坚真大姐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光辉的一生,传奇的一生。1907年,李坚真大姐生于丰顺县小胜镇东叶畲村的一个佃农家庭,出生才8个月,便因生活所迫,被卖给黄金镇白溪村蕉头窝穷苦人家作童养媳。受著名农民运动领袖彭湃影响,李坚真大姐接受了革命思想,开始积极参加农会活动,丰顺县第四区成立农民协会时,她当选为委员。1926年她参加了革命,次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经历过土地革命战争、万里长征、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她是中央苏区第一位女县委书记,曾任以中共中央妇女部长。
      颔联如骊龙抱珠,巧接上联,回首往昔峥嵘岁月,铁马金戈,气贯长虹。李坚真大姐之所以参加革命,是因为她不愿意遭受压迫,不愿意在命运面前低头,她想“冲出牢笼”,她丝毫没有认为自己是女流,而是把革命的思想当“太阳”,唤醒劳苦大众一起“摧腐恶”,她紧记国仇家恨,北上抗日“斩凶蹄”,如此气概,何等豪迈,难道不是值得后人景仰的巾帼英雄吗?
      郭小川曾说:“抒情诗如果说难,就难在这里。没有情,就没有诗。”我们反过来先看一下王老自身,他早年参加工作,1953年开始参军,历经了20多年的军旅生活,具有军旅情结的王老,更能引起共鸣,对李大姐的丰功伟烈更加钦佩。
       颈联由忆昔顺势转入当前,藕断丝连婉曲有致。南粤诗坛耆宿张彩庵有云:律诗“突破中间两联,便登彼岸矣”;“律诗颈联必须撑得开才算好手”;“所谓撑开,即勿与上联太贴近,要疏远些,要换意换笔……眉目清醒,生面另开”;“颈联要极写情,荡开境界”。王伟怀老夫子,不愧斫轮老手,匠心独运。在此,诗人借助歌颂自己崇敬的人物,进而更好地认识到自己,产生主观情感,并开始凭主观情感选取重大神圣的题材,进而独辟蹊径,以自己的主观情感引领读者穿越时空,回首关山落月、铁骑嘶风的革命年代,仿佛看到那背着笠,唱着山歌闹革命的李坚真大姐。好一个“犹在”“宛垂”,如珠走盘,圆转可人。它,既是对豪杰铁马金戈,浩气尚遒之追思,又是对大姐英风侠骨,云水襟怀,馨垂竹帛,光照尧疆之赞美;甫瞻海岳丰碑再造,更起群贤国梦共追!
      新中国成立后,李坚真大姐历任华南分局妇委书记,广东省土改委员会副主任、省监委书记、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等职;中共第八届、第十一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二届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在献身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生涯中,李坚真大姐永立潮头,百折不挠,鞠躬尽瘁,功勋卓著,高风亮节,被誉为华夏女杰,革命大姐,中国妇女运动先驱,无产阶级革命家,客家人文精神典范。诗人的责任,是用作品感动世界。如果没有一串牟尼珠般的佳句,岂能引起读者青睐?岂有激励读者的力量?再看末联,水到渠成,画龙点睛;珠玉圆匀,通体浏亮;立意正大,情思豪放,唱出主旋律,鼓舞万人心。
      浩歌讴俊杰卓笔著华章。何谓好的律诗,就是能把富有诗味和完美的格律,和谐统一在所创作的律诗之中,就是一首清音戛玉脍炙人口的佳作。王伟怀老社长这首七律,大处着眼,小处落笔;蘸饱豪情,流畅自然。起句突兀高远,韵逸气清,巾帼英豪,令人怀想。中间两联,叙事写景,抒情释理;情中有景,景中有情;思绪旷远,境界清新;形象思维丰富,句式对仗工稳;似疾雷破山,观者惊愕;如骊龙之珠,抱而不脱;结句若剡溪之棹,自去自回,言有尽而意无穷也。再赏瑶章,章无难句,句无难字,却让人顿觉云中铁笛,清音激越。捧读华章之绚丽,回眸岁月之峥嵘,想见革命前贤之英勇,景仰巾帼英豪之伟烈,我等无不壮怀激烈,奋袂而起。这正是:浩气千秋,英贤踔厉追国梦;长征万里,意气飞扬奋鹏程!


十、言志抒情,诗心蓬勃——王伟怀同志诗词赏析陈海燕2017-5-19 09:59老社长王伟怀给我的印象:儒雅温和,忠诚党的事业,他三十多年来尽管政务工作很忙,仍然在梅州的诗词建设上发挥余热,直到八十多岁,还担任着嘉应诗社的社长。我因他的平易近人,得知他在八十年代初期就认识了家父,难怪他的名字那么熟悉!之后他将一本他的著作《情容大海》送给我,翻看此书,让我对他充满了敬意:因文化大革命受到政治迫害,仕途坎坷,四十多岁正当壮年就退出了军界,十年蒙冤,部队终于给他平反昭雪,恢复名誉。他坚信党的理想信念,不跑官、不卖官!两袖清风,一身正气!业余时间就看诗书、练书法!长期的积累和文学滋养,使得他充满了书卷气:既会写诗词,又擅长书法和绘画!赏读王叔的诗词,深感其诗词,有三个显著的特点:一、政治抒情:爱国、爱乡、爱诗社! “文以载道”,文学与政治的结合,是一种必然,作为一位老干部,自然更多的把诗词当作一种抒发政治情怀的工具!他爱国,写有“祖国娘恩日月长”诗曰:开创共和喜若狂,翻身复做读书郎。英雄昭示修操守,领袖身先作栋梁。投笔从戎行报效,还乡务政葆清香。抚今追昔铭真谛,祖国娘恩日月长。一个苦孩子中断了学业,因为新中国的建立,而又重新开始的喜悦,在诗中描写的活灵活现。把自己廉政“葆清香”的根源:“英雄昭示修操守” 写的明明白白!再来看《沁园春·漫步梅江河畔》更是把梅州家乡描绘的美仑美奂:绮丽梅河,浩荡东流,碧水泱泱。望江南江北,琼楼林立;七龙横卧,车马繁忙。文宇恢宏,黉宫闪亮,院士碑文耀四方。游归读,品人文翠阁,四野书香。红棉灿烂芬芳,自无数英雄赴国殇。喜今人铭记,开来继往;党群合力,奋发奔康。绿水青山,蓝天云雁,美好家园渐富强。从头越,续长征万里,再创辉煌。回想无数英雄的前赴后继,引发了诗人建设美好家园,富民强国的强烈愿望!结句“续长征万里,再创辉煌。”更抒发了诗人的腾飞中国梦和继续奉献余热的精神!再看:《纪念嘉应诗社成立十周年》春秋十度未蹉跎,放眼前程更可歌。少壮金时须惜取,宜将万卷颂山河。热爱诗词和祖国大好河山的情结,真实的展现在我们眼前!王叔,对诗词情有独钟,退休后,在担任嘉应诗社社长期间,呕心沥血,精心操办我市诗词事业的发展,为我们成功申报“中华诗词之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艺术诸法见笔端在王叔的诗集里,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在对生活深入观察、体验、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最能表现主题的感性材料(具像),运用形象思维,常见有:比喻、拟人、夸张等创作手法。比喻,就是比兴,有暗喻和借喻等方法!我们来看:欢庆梅州市被授予“广东省诗词之市”称号这首七律——鹊报佳音菊劲开,南鸥北雁舞江隈。心中盛放山房杏,梦里追崇手口才。海日果真辉碧海,梅州端的绽红梅。先贤师范传千古,澎湃诗潮滚滚来。1、      暗喻:暗喻就是: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在诗中有“鹊报佳音菊劲开”的佳句,用(鹊报)喜鹊的鸣叫来暗喻:梅州市被授予“广东省诗词之市”称号,这件全市人民的大好事。用菊花劲开(菊劲开)来比兴蓬勃发展的诗词工作。“南鸥北雁舞江隈”更是上佳的比兴手法:把欢歌热舞的喜庆场面呈现在读者面前!2、借喻:借喻就是:本体不出现,用喻体代表。请看“海日果真辉碧海”。海日楼是晚清爱国诗人、抗日保台志士丘逢甲在蕉岭的居室。“辉碧海”,借喻梅州,果然是文化之乡,辉耀碧海!获得了“广东省诗词之市”的称号。3、夸张诗人用“先贤师范传千古,澎湃诗潮滚滚来”这两句作结。先贤的模范作用,给后人树立了榜样……心情澎湃,诗潮滚滚来,就是用了夸张手法,把激动的心情描绘的淋漓尽致!还有《登千佛塔》身近云霞万象奇,扶栏眺望感神驰。梅江碧水环苍岭,极目城乡尽妙诗。站在千佛塔上,仿佛临近天边,云霞就在身旁,周围的景象多彩迷幻,意象鲜明,夸张出奇!涵义深刻!4、联想“梅州端的绽红梅”,由叶剑英元帅咏梅诗“梅花端的种梅州”变化而来,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梅花遍植梅州,格律诗词在梅州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诗词之市” 有多个“诗词之乡”组成,果然是梅花怒放在梅州大地,处处芳香!三、想象丰富!耋耄老人,诗心蓬勃!来看——《八十抒怀》飞驰八十叹蹉跎,庆幸苍天赐我多。失学塾堂修国粹,从戎边塞握刀戈。晴空雷劈头犹在,冤屈肩担脊未驼。欣慰平生崇淡泊,情缘书砚乐吟哦。这“晴空雷劈头犹在”说的就是1979年,受上层政治斗争的影响,突然被解甲归田,肩担冤屈却脊梁刚挺!“欣慰平生崇淡泊,情缘书砚乐吟哦。”把一个耋耄老人的蓬勃诗心,生灵活现的展示在我们眼前!在“梅州市第十三次(平远)百人诗会兴吟”诗中有“万紫千红入眼来”……“赤土田园春永在”……这些都是联想丰富,比兴到位的佳句!八十多岁老人,还有如此健笔诗心,真让我们后辈叹服不已!最后,以一首七绝来表达对老人的崇高敬意:情容大海夕阳红儒雅温和党性强,从戎要塞保边疆。一生勤奋廉明正,夕照诗坛聚热光。
                              嘉应诗社陈海燕                                    于 2017年4月26日





十一、王伟怀诗词赏析饶小舒2017-5-19 16:21长潭游碧波荡漾日昇平,环顾青山列翠屏。崖上尼庵生紫气,湖边别墅绕霞蒸。天开一线留神斧,燕舞千姿恋柳情。景醉骚人痴忘返,船头迎浪放歌声。               赏析: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七言律诗。先景后情,让人一目了然。首联“碧波荡漾日昇平,环顾青山列翠屏。”作者用“日昇平” 赞美了国家,把国家大环境“国泰民安”融入诗中, “碧波荡漾”、“环顾青山”,先把长潭的基本环境作了一个概述。“崖上尼庵生紫气,湖边别墅绕霞蒸。”颈联是一个标准的对偶句式,用“崖上尼庵”、“湖边别墅“来承接、加强上联的“列翠屏”,“生紫气”正好为下分句的“湖边别墅”影衬,再用“绕霞蒸”来拓展诗意,“蒸”就是奋发向上。“天开一线留神斧,燕舞千姿恋柳情。”转句注入了作者的主观意识,从前二句的景转到了情上,用“神斧”来形容一线天之自然奇巧,“燕舞千姿”生态之美跃然纸上。“景醉骚人痴忘返,”这句对前六分句进行了小结,那景那情,“船头迎浪放歌声。”诗人身在景中,怎不“痴忘返”?最后一分句,点明诗人是坐船观景,人站船头,迎着微风细浪就想放声歌唱,诗人此时豪情万丈,心旷神怡。用“迎浪放歌”扣回了首联的“碧波荡漾”。整首诗,景点全部选取长潭周边,符合主题,描述脉络清晰,八个分句衔接紧密,各分句又能各自独立。首字平仄5:3,韵字较宽,未用偏僻字,让人基本能读诗作画,值得点赞。
十二、王伟怀诗词赏析古国华2017-5-20 11:50     嘉应诗社王伟怀老社长博学多才,对古汉语、古诗词、近体格律诗词以及书法均有深厚的造诣。特别是在诗词方面:遣词精准、联想丰富、诗句优美,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登千佛塔作者:王伟怀身近云霞万象奇,扶栏眺望感神驰。梅江碧水环苍岭,极目城乡尽妙诗。    广为流传的禅诗,也是中华民族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一般来说,前人创作的禅诗格局比较小,沿用的套路比较单一,多从感悟人生作出发点,遵循佛宗的教义去开拓意境和联想,正所谓“三分净土,无妄无嗔”。很少有作者用禅诗去描写整个社会,或者一个时代的大环境,王社长这首禅诗的独特之处是通过游千佛塔,登高望远,极目梅州城乡的青山秀水,市容乡貌的变迁,对改革开放新时代的快速发展有感而作。   “身近云霞万象奇,扶栏眺望感神驰。”此诗首句开门见山,身在云雾之中,霞霭萦绕,变化无常。恰切的铺叙佛语中“祥云广布”的意境,给读者一种肃穆、神秘的感觉。“身近云霞万象奇”此句的精妙之处是很好地体现了诗词创作中的技巧:说事不见事,虽然没有形容千佛塔有多高,却让读者读懂千佛塔高近云端。“扶栏眺望感神驰。” 神驰:向往的意思。作者登高塔而扶栏俯瞰,百里城乡尽收眼底,顿觉豪情溢怀,心胸格外舒畅。    作者紧接着笔锋一转,以“梅江碧水环苍岭,极目城乡尽妙诗”去描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梅江碧水环苍岭”此转句中既写梅江河的秀水宛如玉带、环青山、绕碧岭,又从另一个角度点明梅州山区的独特风貌。作者经历了梅州山区从以前的贫困落后到今天“极目城乡尽妙诗”的繁荣景象而感慨万千。    此诗文笔流畅优美,超脱前人的写作路子,以小格局写大事情。用人生中的感悟去写社会时代的变迁,在读者面前呈现出梅州城乡和谐盛世的新风貌。是一首不可多得的好诗!

庄园瓜果满枝头——王伟怀先生《梅州山村小景》赏析古小光2017-5-22 16:12王伟怀先生的七律《梅州山村小景》,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好诗。她向人们展示出一幅绚丽多彩的乡村画卷。读起来使人如沐春风,如饮甘泉。录该诗如下:“一路轻车一路游,庄园瓜果满枝头。溪边别墅农夫舍,岭上红墙学子楼。僻壤交通联四海,山村电讯达全球。荧屏世事千家晓,愚味贫穷逐水流。”该诗体现了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从思想性来看,作者通过对山村小景的描绘,把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展现得淋漓尽致。“溪边别墅农夫舍”,过去,中国的农民是最贫困的阶层,衣食不足,住房简陋,泥砖瓦房,处处可见。改革开放后,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等新的生产方式,充分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极大的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如今,家家户户住上了高楼大厦。真正过上了安居乐业的小康生活。“岭上红墙学子楼。”改革开放以来,各级政府加大了教育的投资,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乡村学校全部建成高标准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教学大楼和附属教学设施。过去学子们在泥墙危房中上课担惊受怕的日子一去不复返。我市于1996年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2005年又普及了12年的高中教育。许多人说,现在的乡村,最显眼的最有气派的高楼大厦必定是学校。学子们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健康成长,每年都有数万学子考上大学,走上社会,逐步摆脱愚味贫穷的境况。“僻壤交通联四海,山村电讯达全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航空、铁路、公路、电讯一齐上,我市也实现了村村通公路,城乡连一体。户户通电讯,荧屏笑开颜。许多山村还能上互联网,地球成一村,知晓天下事。诗人对这些变化感同身受,赞叹有加。“愚味贫穷逐水流”的结句,对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成就作了高度总结,使人回味无穷,感慨万千。从艺术性来看,有如下几个特色:一是选材精准。为了表现山村美景、改革成果的主题,作者选取了瓜果、民居、学校、道路和电讯等物象。这些物象最能表达山村美景:瓜藤果树上硕果累累,香飘四野;清澈的溪流环绕农家的高楼别墅,里面传出欢声笑语;山岭上崭新的教学大楼红墙围绕,书声琅琅;还有联结千家万户的村道和高大的输电线杆等,一幅山村美丽画卷鲜活的呈现在人们眼前,使人情不自禁地联想到改革开放带来的山村巨变。二是结构严密。该作品既是诗,又是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画,有王维之风。民居别墅与红墙学校高低搭配,纵横道路与电讯线杆内外联通。枝头瓜果随风摇曳,清澈溪水潺潺流动,与民居、学校、道路等物象动静结合。结构层次分明,错落有致。三是对偶工整。颔联中溪边对岭上,别墅对红墙,农夫舍对学子楼;颈联中僻壤对山村,交通对电讯,联四海对达全球。遣词精妙,对偶工整,功力非凡。四是内容与时俱进,传承与创新结合。有人说,唐宋以后不题诗,意思是现代人做不出古人那样的好诗。其实,古诗有古诗的优点,现代人做的诗也有其时代特色。王伟怀先生此诗在内容上与时俱进,做到了传承与创新的有机结合。此诗采用七律的表现形式,这就是传承。在语言词汇上尽量使用古人的常用词汇,如农夫、学子等,也是传承。同时,选用别墅、交通、电讯、荧屏等现代语言词汇,这就是与时俱进,就是创新。王伟怀先生此诗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梅县诗社:古小光写于2017 年5月22日


十三、敬析王伟怀同志《沁园春·漫步梅江河畔》叶国祥
2017-5-22 16:06

王伟怀同志是我们梅州著名的作家,德艺双馨的诗人,是一位心胸豁达、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受人尊敬的嘉应诗社社长。王伟怀社长创作的诗词很多。十多年来我都几乎拜读过,且认真的学习,还部分的与之唱和。不光学习他的创作技巧,还认真学习他严肃的创作态度,严谨的修词造句及精炼的恰到好处的准确语言运用方法。他的诗词生动淡雅;读后令人回味遐思。本人水平有限,对王社长的词斗胆作赏析,未必中肯,但从述评中我也得到一次再学习的机会。泌园春·漫步梅江河畔绮丽梅河,浩荡东流,碧水泱泱。望江南江北,琼楼林立;七龙横卧,车马繁忙。文宇恢宏,黉宫闪亮,院士碑文耀四方。游归读,品人文翠阁,四野书香。红棉烂灿芬芳,自无数英雄赴国殇。喜今人铭记,开来继往;党群合力,奋发奔康。绿水青山,蓝天云雁,美好家园渐富强。从头越,续长征万里,再创辉煌。赏析:一、题解:《沁园春》词牌也,又名《寿星明》。格局开张,宜抒壮阔豪迈情感。一百一十四字。上片四平韵,下片五平韵。“漫步梅江河畔”顾名思义:梅江河畔漫步有感而作之词也。梅江河是我们梅州客家人的母亲河。千百年来孕毓出无数聪明睿智的客家人文学子。如近代的叶剑英、黄公度、宋芷湾等等都是我们客家杰出的人文典范代表人物。二、赏析:《泌园春》是词中长调,分上、下两片。此词上片由“绮丽梅河”——“四野书香”。“绮丽梅河、浩荡东流、碧水泱泱”。以此壮阔豪迈的场景开头,点出母亲河梅江山清水碧,河床宽阔的雄伟壮观景象和绮丽风光。接下来承上启下地写眼前所见“江南江北、琼楼林立、七龙(桥)横卧、车马繁忙”以印证“绮丽”风光。从而表现梅州开放改革后经济繁荣,百姓富庶,生活和谐幸福的景象。接下来话锋一转:“文宇恢宏”、“黉宫”、“院士广场”、“文耀四方”、“归读公园”的“人文翠阁、四野书香”。自古有“文化梅州”美誉的客都,才人辈出;世代耕读传家、文化底蕴深厚;光是中学就有几十间之多。东山中学、梅州中学、乐育中学等等更是百年老校,学子遍布五湖四海,天下闻名,岂非“四野书香”?及今普及教育,杜绝文盲,人文气象焕然一新,自是“四野书香”的真实写照,更是“文宇恢宏”、“黉宫闪亮”。作者通过这些人们熟悉的朴素而中肯的描述,表现了我们“文化梅州”在党领导下蒸蒸日上,得到传承和发扬光大的令人鼓舞、令人振奋的人文佳境,从而使读者得到共鸣:更加热爱我们“文宇恢宏”、“文耀四方”的梅州。下片:“红棉烂灿芬芳”——“再创辉煌”。下片以凌霜傲雪、岭南盛放的英雄木棉花的“烂灿芬芳”以缅怀,歌颂革命先烈和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和悼念为国捐躯的“国殇”。没有革命先烈的捐躯、革命先辈的奋斗,就没有我们今天人民生活的幸福,要饮水思源。在今天“党群合力”、“奋发奔康”的大好形势下,人们要更加努力奋斗,增强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为早日实现中华强国建设和经济建设,为早日实现中华强国梦而努力奋斗,更上一层楼,使梅州的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云雁更自由的在蓝天翱翔。梅州在党的领导下一定会更加繁荣昌盛富强,“从头越、续长征万里、再创辉煌。”四、简评:1、《沁园春》词是词中长调,属豪放文体,宜抒壮丽豪迈情感,史上苏东坡、辛弃疾、刘克莊多用之。今人毛润之先生《沁园春·雪》为世纪绝唱,震惊海宇、雄冠一时。纵观此词气势滂薄恢宏,非胸中有千万丘壑者不能为也;所以,此词雄伟壮阔,气魄非凡,非一般人所能创作到如此高深的境界,是一首难得的豪放派好词;2、词是“依谱填词”。此词做到声律、韵律、格律均严谨合谱;3、主题突出,感情真挚,场景恢宏,有强烈的时代气息,意蕴情深,令人遐思,令人振奋向上;4、作者用娴熟的多种艺术技巧手法写出在党领导下特别是开放改革后梅州在经济、人文等方面的巨大变化,表现了作者不忘初心热爱党、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真挚情感和高尚品德。“从头越、续长征万里,再创辉煌”,这是气势雄伟的豪言壮语,有理想,有抱负,令人振奋向上。5、此词景中有情、情景交融,有骚雅而意蕴情深;虽无华丽词藻,但显得清新雅淡,读后令人难于忘怀。以上是我斗胆析评。因本人水平有限,错误在所难免,未必中肯,望王社长及同仁教正。                           二○一七年五月十日子夜脱稿于



十四、王伟怀同志诗词赏析谢梅兴2017-5-22 16:18
八十抒怀飞驰八十叹蹉跎,庆幸苍天赐我多。失学塾堂修国粹,从戎边寨握刀戈。晴空雷劈头犹在,冤屈肩挑脊未驼。欣慰平生崇淡泊,情缘书砚乐吟哦。解题这首诗写于2013年作者八十寿诞期间,用淡雅清新笔调,概括平生经历,抒发革命豪情。注释:①抒怀,抒发情感。②塾堂,私塾,旧时私人设立的教学点。③国粹,中华文化之精华。④从戎边寨,参军,戌守边疆。⑤晴空雷劈,指文革期间作者意外挨批。⑥冤屈肩挑,一肩挑尽不白之冤。赏析:这是一首七言律诗,首句平起平收。首联二句是全诗的总起。“飞驰”形容光阴易逝,“蹉跎”指时光白白过去。作者生于1933年,经历了人生八十春秋,不无感叹,但又“庆幸”(感谢)上苍给予的许多恩赐。抚时感事之情悠然而生。颔联,“失学塾堂”是由于家境贫穷,过早失学,但作者有一片好学上进之心,对中华国粹,特别是诗文一类,情有独钟,潜心自修。后来于1951年加入土改队,后调到人民解放军,又从人民武装部调到陆军野战队,又从陆军调到空军。服务地点从南方调到北方,再从北方调回西南,再从西南调到祖国南方,四海为家,开始长达数十年之久的革命生涯。在此过程中,经历了不少坎坷曲折,与家乡、家人有过悲欢离合,可歌可泣,有苦有乐,有笑有泪,但人生过得很充实。颈联:“晴空雷劈”是指文革期间,被错误处理离队,蒙受十年不白之冤,直到粉碎四人帮以后才得到纠正。“冤屈肩挑”,作者一肩挑尽不白之冤,其间蒙受屈辱,未能摧折革命者的意志,“头犹在”、“脊未驼”便是很好的见证,作者经过这段磨炼变得更加坚强,“经多世事胸襟阔,阅尽人情眼界宽”。本联是全诗的重点,表现了作者顽强的意志和对党的忠贞。末联:“欣慰平生崇淡泊,情缘书砚乐吟哦”,作者走过八十年的悠长岁月,和人民、和家人甘苦与共,虽几经浮沉曲折,但生活过得多姿多彩,“惊涛百折终归海=,迭嶂千层不碍天”这番周折,使作者胸襟更加豁达开朗,晚年退休以后,作者致力诗文书画研习,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末句是全文的收束,是意境的升华。全诗言辞婉切,诣高意远,层次清楚,前后呼应,格律严谨,对仗工整,读来琅琅上口,分外感人。                                         谢梅兴                                     2017年5月15日


十五、船头迎浪放歌声——浅析王伟怀社长《长潭游》陈 炽 昌 2017-5-22 16:31 碧波荡漾日昇平,环顾青山列翠屏。崖上尼庵生紫气,湖边别墅绕霞蒸。天开一线留神斧,燕舞千姿恋柳情。景醉骚人痴忘返,船头迎浪放歌声。  这首七律《长潭游》是王伟怀社长记游长潭的佳作之一,通过具体景物的描写,展现了长潭山水之美,充分表达了作者喜悦的心情。  “碧波荡漾日昇平,环顾青山列翠屏”。入手擒题总起,点明旅游的时间、地点,及对旅游胜地的总体印象。“碧波荡漾”写船行进时泛起的层层波浪。“碧”字写出了水之清,水之深,水面之广阔。“日昇平”写时间是白天,暗含欢乐祥和的气氛。“环顾青山”是向四周看,欣赏长潭的群山,这里承题省略了“长潭”二字,巧妙地交代了旅游的地点。“列翠屏”写四周的青山苍翠欲滴,像排列着的绿色屏风,洋溢着赞美之情。  “崖上尼庵生紫气,湖边别墅绕霞蒸”。“崖上尼庵”指高台庵,是长潭老八景之一。该庵位于长潭北面半山腰上,悬崖峭壁,形势险峻,其正堂供奉观音菩萨,上层有三圣殿,顶层是钟鼓楼,有二百多年的悠久历史。从船上仰望,琪花瑶草,苍松翠柏繁茂,绿竹浮烟,苍烟缭绕,似有紫气东来之感。  “湖边别墅”是平视,写澳洲山庄,是长潭新八景之一。山庄位于长潭龙飞畲红岌子,西式别墅依山而建,鳞次栉比,富丽堂皇,绿水环抱,云兴霞蔚。山庄建有山顶花园,钓鱼台,水上乐园,绕别墅绿化带等,游人熙来壤往,美景目不暇给,别有一种异国风情之叹。  “天开一线留神斧,燕舞千姿恋柳情”。这联转写一线天及堤柳。作者舍船登陆,高柳拂堤,莺歌燕舞,千姿百态,令人留连忘返。作者信步进入长潭入口处的一线天,但见双峰对峙,峭壁削立,高约数百米,像两把尖刀插入蓝天,一股清泉从峡颠奔泻下来,跳珠滚玉,似雷鸣,大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气势。“神斧”二字,既指自然力的鬼斧神工,又给人一种雄壮美的享受。而且一个“神”字,又让人联想到明末清初民族英雄林丹九率领当地乡民依寨抗清的故事。当然大厦将顷,一木难扶,林丹九抗清失败后,乃从一线天顶跳下,壮烈殉国。其鲜血飞溅在岩石上形成血斑石,至今历时三百多年,虽经泉水长期冲刷,而其红色则始终不变,岂不怪哉。  “景醉骚人痴忘返,船头迎浪放歌声”。此联回应开头,收束全诗。作者穿过堤柳,再回船上,拔锚返航。“船头迎浪”照应首联“碧波荡漾”,“放歌声”是“景醉骚人”的升华。全诗在歌声缭绕中戛然而止。  从艺术手法上看,该诗有两大特点。  一、选材的典型性。长潭是蕉岭著名风景区,古代有长潭八景,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又有新八景,可供游览吟咏的景点很多。但作者独具只眼,选取老八景高台庵、一线天两处,新八景澳州山庄一处来写,新老结合,使描写对象明确,主题集中,便于抒情,亦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二、采用邻韵通押,律诗本来就很难写好,传统的写法是一韵到底。科举时代,考卷如押邻韵,就视为出韵,纵使诗作再好,也不足取的。故当今有人形容律诗创作是戴着镣铐跳芭蕾舞,十分形象生动。律诗的律是一定要遵守的,韵是否可以突破?自平水韵总结出来后,很多诗家都在研究探索,律诗能否像宋词一样,采用邻音通押。清代宋湘就写过邻韵通押的律诗。现当代,毛泽东七律《长征》诗、叶剑英七律《八十抒怀》都采用邻韵通押。这些都是突破韵脚束缚的成功范例,王社长《长潭游》中,“平、情、声”是庚韵,“屏”是青韵,“蒸”是蒸韵,采用庚青蒸邻韵通押,读起来仍朗朗上口,节奏铿锵,是一首主题鲜明集中的好诗,也是作者突破韵律束缚的有益尝试。


十六、赏析王伟怀同志的缅怀诗
杨燕秀2017-5-24 16:01
从大埔诗社曹展领社长处获悉,今年嘉应诗社端阳雅集要赏析王伟怀主席的诗词。看过《通知》后,把《通知》带回家,认真拜读王伟怀同志的每一首缅怀诗。其中有缅怀老一辈革命家毛泽东、邓小平、周恩来、叶剑英;有缅怀红军作家陈靖和原梅州市政协主席陈槐珍同志的。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的一首七律诗中,首联写道:
叱咤风云恨恶儿狼,百年黑夜始重光。
首联开门见山歌颂毛泽东同志开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丰功伟绩。
  在《缅怀邓小平同志》的一首七律诗中,首颔两联写道:
杀敌疆场一代雄,战功嚇嚇世人崇。
爱怜巨柱多摧折,但幸冬松复郁葱。
诗中对邓小平同志的战功作了高度评价,对他所遭遇的不平的百折不挠的精神如同冬天青松,枝叶仍郁郁葱葱,对邓小平的人生作了概括。
  在《缅怀周恩来总理》一诗的小序中,阐述周总理在“文体大革命”期间,获悉大埔发生瘟情中写道:《南方日报》1988年2月28日发表的《巨手挥动驱瘟神》一文,追述了30年前周总理获悉大埔县发生流行性脑髓骨并导致大批人死亡的严重情况后,立即派出解放军医疗队到病区进行抢救的故事。读后令人感动,更激起对周总理的无限敬仰和怀念之情,遂赋七律一首,歌颂周总理“爱民恩义深如海,世代黎元缅令名。”笔者是大埔人,拜读之后百感交集,敬崇之情悠然而生。
  而缅怀叶剑英元帅的诗首联用:
一生把剑一生诗,武略文韬举世奇。
歌颂叶剑英元帅的儒帅风范。
  王伟怀同志早年参军,在军旅生涯中曾在老红军作家陈靖同志身边工作过,当获悉陈靖病逝消息时悲情难抑,赋了一首七律志哀。此外,对梅州市原政协主席陈槐珍同志逝世也赋诗缅怀。可见,王伟怀同志对老一辈革命家的敬仰之情,跃然纸上。诗言志,人品决定诗品,王伟怀同志的每一首缅怀诗说明他对老一辈革命家的尊崇,值得诸位诗友学习。
十七、赏析王社长诗《长潭游》 郭凤珍2017-5-24 16:41
碧波荡漾日昇平,环顾青山列翠屏。崖上尼庵生紫气,湖边别墅绕霞蒸。天开一线留神斧,艳舞千姿联柳情。景醉骚人痴忘返,船头迎浪放歌声。在王社长的众多诗中,我选了这首《长潭游》,因为这首诗写了我蕉岭的一个旅游景点,我比较熟悉。我觉得这首诗也把长潭的美景融入到了诗里。诗人是带着有情之眼去观察美景,以有情之笔去描写景点,使感情附着于景,笔下的景也浸染上感情,第一至四句“碧波荡漾日昇平,环顾青山列翠屏。崖上尼庵生紫气,湖边别墅绕霞蒸。”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由诗人的观察顺序落笔,把满眼的绿意从第一二句带了出来,给人豁然开朗的感觉。“涯上尼庵生紫气”,这句不禁让我想到“日照香炉生紫烟”那份祥和。 第五、六句“天开一线留神斧,艳舞千姿联柳情。”则是从侧面写景赞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情景交融。在后两句结句“景醉骚人痴忘返,船头迎浪放歌声。”把游览后的情感升华出来,足见诗人的洒脱。“船头迎浪放歌声”这时诗人是否也在饱含深情唱着有名的长潭山歌调:“长潭行出公王陂,一阵鲫鱼一阵鲤。鲤鱼不食叔叔钓,撮别肚肠丢别汝 。”   因为我不会唱这首长潭山歌,只能念了。现在,让我在这美好的时刻吟诵我的旧作,以表达我对王社长以及各位诗长 敬意:长 潭 赏 枫长潭揽胜不思回,霜叶流红白鹭徊。恰似丹霞垂岭降,又如锦锻绕江裁。山枫烂漫千舟泛,渔火阑珊一水开。似唤愚公神力助,香山移至此间来。
十八、爱怜巨柱多摧折   但幸冬松复郁葱 ——浅析王伟怀老社长七律《缅怀邓小平同志》二首之一
韩世任2017-5-24 16:44

杀敌疆场一代雄,战功赫赫世人崇。爱怜巨柱多摧折,但幸冬松复郁葱。万象重苏迎旭日,九州生气涌春风。国强民富丰碑在,百姓千秋颂邓公。关于缅怀邓小平同志的文章,很多人都写过。我也写过,但我在反复拜读王伟怀老社长的诗后,自愧相差太远,觉得王诗最有真情实感,写出了亿万中国人民的心里话,句句精辟,令人荡气回肠,百读不厌。王诗全面讲述了邓公的丰功伟绩,而又言简意赅,情真意切,诗意盎然。王诗首联开门见山指出:“杀敌疆场一代雄,战功赫赫世人崇。”高度赞许邓公为共和国的创建立下汗马功劳。我们在很小时候最羡慕的就是“刘邓大军”,南征北战,驰骋疆场,无往不胜。邓公不管是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还是解放战争时期,就是一代元勋,战功彪炳。用“一代雄”、“世人崇”是最恰切不过的词了。读后令人肃然起敬。王诗的頷联用春秋笔法鞭鞑了“文化大革命”对国家对民族的摧残,对人性与文化的破坏滔天罪行。中国很幸运有叶剑英元帅等老一辈革命家力挽狂澜,粉碎了“四人帮”反革命集团才使国家转危为安。頷联:“爱怜巨柱多摧折,但幸冬松复郁葱”。这一联非有对诗律的深厚功力和对历史的深刻体悟,一般人是写不出来的。新中国成立后,邓公经历了各种各样的政治运动的磨砺,尤其在文化大革命中,他和广大领导干部一样受尽折磨,而且亲眼目睹多少领导干部被无辜地折磨至死,甚至国家主席刘小奇,高层领导贺龙、彭德怀一大批领导也被摧残至死。邓公本人也以“走资本主义当权派”罪名列入“刘、邓反党集团,”受到无情批斗,他还算幸运被驱逐到江西南昌的一间机械厂当工人而保全下来。王社长怀着一颗善良和对革命的忠心,深感悲痛和无奈。“爱怜巨柱多催折。”笔力深沉,情动天地。接着下句,笔锋一转“但幸冬松复郁葱”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民族,中国共产党也是一个久经风雨,善于自我认识,自我纠正,自我完善的党,象冬天的苍松一样,苍劲挺拨,甚至更加郁郁葱葱。一联当中转折自然,意义深蕰,非高手难为也。此联中将“巨柱”比喻为革命作出卓越贡献的领导干部,用“冬松”比喻共产党人的革命事业。这一比,兴手法显示了王社长的诗作的水平,我认为这一联是全诗的诗眼,既有承接又有启后的作用。王诗的颈联:“万象重苏迎旭日,九州生气涌春风”。从“复郁葱”转入“迎旭日”、“涌春风”。其实是转入“改革开放”带来的伟大实践,使国家从内斗的阴霾中走向光明。为什么有此巨大变化呢,诗中比喻有“旭日”、“春风”就是邓公的大智大勇和旷世胆识,这就是离不开邓公参加革命的伟大实践。邓公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以解放全国人民,中国伟大复兴为己任。但文化大革命十年,使中国陷入遭受空前的浩劫;人民生活大倒退,文化大倒退,人性大倒退,经济处于崩溃边缘,全国处于疯狂的内斗当中。稍有良知的人,谁不感到痛心疾首。邓公复职后敢于冒极大的政治风险,顶住巨大的压力,力挽狂澜,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改革开放,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要不是邓公挽救了中国,挽救了党,中国近几十年切不可能有此翻天覆地的变化。全国人民都有最深切的体会。试向改革开放前,广大老百姓有谁做过房子?都住在前辈的老祖屋中,有谁能够真正填饱肚子……。好在迎来了“旭日”,涌来了“春风”,使到国家和人民“万象重苏”,“九州生气”。王老社长在青少年时期就心怀救国救民的远大志向,投笔从戎,早年参加革命。新中国的建立,刚有起色,又经过十年的文革浩劫。王老对此最有深切领悟,象王老这样的革命干部最有发言权,所以他才能写出比人高一层次的肺腑之言。这一联是转的部分,但也承转非常自然。并为尾联起到很好铺垫作用。王老社长的尾联:“国强民富丰碑在,百姓千秋颂邓公。”这一联是全诗的总结。中国经历近四十年的改革开放,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从一个贫穷落后,危机重重走向国强民富,世界瞩目的正在崛起的中国,为世界人民树起了不朽的丰碑。中国人民千秋万代也忘不了邓公的丰功伟绩。大家相信,必将象“贞观之治”“开元之治”,永远铭刻在历史长河中。近年来,社会上也不时刮起企图复辟文化大革命,否定改革开放的逆流。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在改革开放中难免出现的些小问题大肆攻击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为文革招魂。当然这是极少数的,是文革既得利益的遗老遗少。他们打着爱国爱党歌颂的旗号不惜昧着良心,颠倒黑白,混淆是非,企图蒙骗广大人民,达到他复辟夺权的目的。象薄熙来等搞红色海洋,确实蒙骗了一些人。王老社长这首联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警醒世间人。短短的五十六个字,比“匕首”“投枪”更加犀利;比春风、旭日更加温暖明亮。这也就是一首诗的作用。

十九、中华女杰巾帼英雄——浅析王伟怀老社长七律《缅怀李坚真同志》 林传芳
2017-5-26 21:35

诗曰:中华女杰久传奇,飒爽英姿胆识犀。冲出牢笼摧腐恶,领先巾帼斩凶蹄。长征马啸声犹在,背笠山歌句宛垂。改革潮头擎赤帜,芳贞南岭照清晖。  王伟怀老社长这首七律,语言通俗,意境鲜明,朴实无华,不事雕饰。从诗的赋、比、兴的表现手法中,恰当地采用赋体。起承转合,结构严谨,平仄协调,一气呵成,遣词铿锵,掷地有声。为更好地表现内涵,减少束缚,韵取邻韵通押,诗界常被认为出韵,唐诗中是没有用邻韵的,晚唐杜牧著名的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开创首句邻韵通押的先河,宋以后逐步发展为通篇可以通押,并形成风尚,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用韵对表达思想的束缚。清朝中叶,有广东才子之誉的宋湘,在作解归来后写的七律;鉴湖女侠秋瑾的海棠诗,就是东冬共韵的。毛主席、叶帅的诗作,也提供了邻韵通押的范例,王力的“诗词格律”对邻韵通押也作了充分的肯定。王老在五个韵脚中,通押支微齐三韵,读之依然上口,仍不失音乐之美。这种用韵方法,对提高诗的质量和培养后学,将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是值得提倡的。  这首七律构思缜密,并灵活地采用倒叙章法,首联开门见山,直扣主题。稍能关注中共革命历史的人,一读此诗,为中华民族解放而献身的中华女杰:向警予、陈铁军、杨开慧、伍若兰的高大形象就会从脑海中浮现眼前。她们或久坐牢中,忠贞不屈而被秘密杀害,或绑赴刑场,慷慨就义,或身首异处,头挂城楼。她们的精神是不朽的,蔡畅、邓颖超、贺子珍、康克清、李坚真等一批同志,就是继承发扬这批英烈,在红都瑞金长期坚持武装斗争,经历五次反围剿、冲出重围。经过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参与谱写了人类军事史上的奇迹,并成为妇女运动的领袖。颔联的冲出牢笼是胆识犀的最好注脚,颈联中的背笠山歌则是飒爽英姿的形象写照。尾联与首联密切呼应。改革潮头,南岭清晖,构成了完整的光辉形象。古语云: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王老这首七律,热情洋溢、高度概括、形象思维,歌颂了这位中华女杰、巾帼英雄,战斗的一生,革命的一生,传奇的一生。是留给后人的一首爱国主义教育的篇章。  王老长期从事领导岗位的工作,退休后和罗滨老社长一道,热心嘉应诗坛,为弘扬国粹不遗余力。这次举行王老的诗词研讨会。丰顺诗社刘柏青社长赋七律一首以赞。我不忌献拙,依韵奉和。作为对老社长的一份献礼。诗曰:仰止诗尊我似孩,聊将拙句赞崔嵬。长持晚节犹怜菊,焕发青春更惜梅。健笔不遗馀热献,锦笺唯向后生催。潮头鹄立观沧海,舒啸诗花带浪开。                              蕉岭诗社联协会                                    林传芳                              2017年5月26日




二十、《谒南京中山陵》赏析王桂华 2017-5-26 21:27
《谒南京中山陵》翠柏云天入眼中,英灵浩气照苍穹。推翻帝制开新纪,革命先驱树好风。磨难百年邦正盛,传承历代旨为公。仍将努力圆宏愿,一统全瓯告逸翁。  原嘉应诗社社长,现任梅州市楹联学会顾问王伟怀先生此诗的创作,记述了作者本人从参谒南京中山陵的印象,继以对孙中山先生所作的伟大革命实践的感怀和对中华民族为之百年奋斗成果的肯定,以及革命后继与传承,最终为实现孙总理统一祖国的遗愿等多层次的问题所作的全面概括。全诗短短八句,其联系紧密,环环紧扣贯通,且层次分明,语言简练,诗意精辟。  下面作分句赏析:翠柏云天入眼中,英灵浩气照苍穹。首句直入作者参谒中山陵眼中看到的巍峨、庄严、肃穆的中山陵塔、苍郁的松柏直耸云天和作者看到中山陵周围安祥溢静环境,思维旋即跃入孙总理的英灵浩气亦如同松柏、陵塔高耸,灵魂之圣洁也直照苍穹。从景物的高大衬托出了革命导师形象的高大,从而完成了后人对孙中山先生的爱戴与崇敬。  推翻帝制开新纪,革命先驱树好风。第二句是对孙中山先生从事革命的背景和革命实践的内容作概括。一百多年前的旧中国,腐朽没落的清王朝,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起,与外国列强签订一个个丧权辱国的和约,特别是1900年8月14日,以德国为首的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进行了大肆的烧杀抢掠,使数百年之久的文明古都化为一片焦土。逃往西安的慈禧太后,派出一批批亲英、亲日的大臣与外国侵略者进行和谈,并于1901年9月7日与英、俄、德、法、美、日、意、西、荷、比、奥十一国公使,签订了在中国历史上臭名昭著的《辛丑条约》。承认列强在中国的“合法”地位和割地赔款10余亿两白银。清政府对外屈膝投降,对内则加紧对百姓的残酷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一系列倒行逆施的举措,激起了庶民百姓的一次次反抗,期间,爆发了席卷大半个中国的以洪秀全为首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和皖豫等地声势浩大的捻军起义以及反抗外国侵略势力的义和团运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先生,目睹民族灾难的日益深重,在28岁之年以“驱除鞑虏、恢复华夏”为己任,于1894年在美国檀香山组织了革命团体“兴中会”,随后于1905年7月又在日本东京成立了“同盟会”,举起了“推翻满清,建立共和”的伟大旗帜。建立革命武装,培养发展进步人士,与革命党人一道,提出三民主义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把个人命运与国家的命运、前途紧密地相结合并为之奋斗了终生,于1925年3月12日,中国民主革命先驱、一代革命导师孙中山心脏停止了跳动,闭上了他渴望看到祖国独立富强的眼睛,离开了他所热爱的世界。这就是一代伟人给中国人民指出的光明所在和树立的千载难有的好风。  磨难百年邦正盛,传承历代旨为公。第三句是革命后继传承的问题。一百多年以来,中国人民进行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再到社会主义革命的光辉历程。在这几个历程中,多少革命先辈、革命党人和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人民的解放,前仆后继,慷慨捐躯,视死如归。为祖国的统一,信念的坚定,理想的远大,道德的崇高,意志的坚强,与历史上一切古人所不能比拟。而今在中国的大地上战胜和驱逐了一切外来列强,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已屹立于世界东方。国民经济不增大,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国防科技的进步也日新月异,从一百多年前外国人嘲笑为东亚病夫的中国一跃成为当今的世界强国,成为一头威猛的雄狮,今日中国的强盛,足于告尉九泉之下的孙中山先生。也是于说明我们已继承了孙总理革命的宗旨。  仍将努力图宏愿,一统金瓯告逸翁。第四句是全诗的结束句。作者提出的核心内容是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主流政党,全党上下党员,各民主党派,全国各族人民应清醒地看到一切敌对势力亡我之心不死。敌人还虎视眈眈,甚至蠢蠢欲动,在我国境内和沿海地区经常制造不安定因素。我们的国力还不是世界最前列,我们还须认真发展,特别是目前台湾还未回到祖国的怀抱,敌对势力还继续制造一中一台的舆论。因此,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为首的党中央周围,做好一切工作,发展壮大自己,早日实现台湾的回归统一,以告慰孙中山先生的天之灵。
平远 王桂华 2017年5月26日

二十一、王伟怀年轻时部队创作小说《长征路上又长征》体会
何文东
2017-5-28 12:43

   王社长是嘉应诗社创立以来担任社长时间最长的领导之一,他从师厅级职位退休。为什么说师厅级?因为王社长以前是军人,行政级别有团县级,军部级之说,梅州市一级的领导就是师厅级。
       读过王社长小说《情容大海》都知道,“文革”前王老在部队中转战南北,从武装部到陆军野战部队,又从陆军转调至空军。文革”中受到牵连而饱受迫害。“文革”后平反恢复名誉,最后在梅州市领导岗位上退休。嘉应诗社是王社长在众多职务中担任其中一项,并为此付出巨大的精力。如下是我对
《长征路上又长征》这首诗歌创作体会。
《长征路上又长征》
苍山洱海忆红军,
白族乡亲岂忘情。
万里长征君识我,
四清运动我逢君。
人间已换春光好,
大地迎来气象新。
更喜英雄犹健壮,
长征路上又长征!

       我读完王社长“文革”初期创作的小说《长征路上又长征》后,感触很大!王社长年轻时是昆明空军部队的宣传干事、文化干事。而昆明空军部队的政治部副主任陈靖同志,是军旅作家中的老红军,又是分管宣传、文化领导。他们一起去滇西大理白族自治州农村的“四清”社教运动,同住在一户白族农民家中,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感情和战斗友谊,也亲眼目睹了老一辈革命家和老红军战士的革命情操和风范,深深地感染和影响了当时年轻的干部。不幸的是“文革”爆发,陈靖同志被定性为“贺龙的黑线人物”而被隔离审查。社长创作的讴歌老一辈革命家小说《长征路上又长征》被认定为大毒草,是陈靖的“帮凶”、“爪牙”而被残酷迫害。“文革”结束后,随着陈靖同志问题的彻底平反,王社长经历十年的冤案也终于平反昭雪。王老的事业从此蒸蒸日上,最终成为梅州市一位出色的统战工作领导者。
    《长征路上又长征》主角陈靖同志,于1986年至1991年,又重返长征路,途经17个省、区的400多个县、市、镇,每天都用速写、随笔、通讯、散文或诗歌等形式记录下当时的感受与深情。陈靖同志所著由徐向前元帅题词、李先念同志取名的诗集《诗言史》寄给王社长,信函、诗集等内涵深刻、意味深长,充分表达了对战友深深的革命情谊。那种老红军战士的高尚情操和对战友的鼓励,成为王社长一直以来工作前进的力量和源泉。
与王社长《长征路上又长征》和诗一首:
云南苍海忆红军,
百战传奇伟业勋。

目睹英雄身健壮,
长征重走尽欢欣!

最后祝王社长健康长寿!祝诗友们家庭幸福,万事如意!
(2017.05.27)









附:诗词
嘉应诗社王伟怀老社长诗词研讨会有寄(唱和)丁酉端阳前夕刘柏青耄耋诗翁心尚孩,吟鞭指处气崔嵬。神光叆叇云扶竹,程水逶迤月伴梅。戛玉清声霜壑迥,嘶风老骥曙星催。晚晴幽致天长眷,岭峤琪花烂漫开。
吕烈(汕尾)老返归真趣若孩,诗涛壮阔意崔嵬。光风品格同冰雪,霁月情怀比玉梅。炼骨铜壶三叠唱,因时鼍鼓大挝催。纶音起处千山应,唱到梅江曙色开。林传芳仰止诗尊我似孩,聊将拙句赞岿嵬。长持晚节犹怜菊,焕发青春更惜梅。健笔不遗餘热献,锦笺唯向后生催。潮头鹄立观沧海,舒嘨诗花带浪开。
刘福良发花诗耋志仍孩,挚举吟旌气势嵬。越峤穿流云汉隼,经霜历雪客家梅。操觚染翰龙腾示,琢玉敲金凤哕催。夕照骚坛情绻缱,奇葩香溢再长开。
吴雁程(汕尾)久仰寿星山里孩,伟怀佳构每崔嵬。嘉章多有遏云句,儒气馨于古岭梅。社里耋仁名远播,笺间玉雅信常催。王诗研讨逢诗节,报以槐花簇拥开。
郑作坚情容山海焕台孩,蔚起烟霞岭峤嵬。
笔落天笺星伴月,文垂德宇竹偕梅。
扬旌曾历寒风猎,统战甘为肝胆催。
今日龙舟梅水会,乘风击鼓碧波开。
陈炽昌炯炯有神心贵孩,涛笺笔落势崔嵬。言行一致诗衔玉,德艺双馨品媲梅。舞剑弹琴歌咏乐,赏荷待月夜莺催。诚钦晚节冰霜洁,兰蕙繁花吟苑开。




--

































微尘 发表于 2017-5-10 15:25:13

{:xianhua:}{:xianhua:}{:woshou:}{:woshou:}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王伟怀诗诗词赏析(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