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兰 发表于 2014-12-4 22:02:21

《天净沙·秋思》审美浅析

本帖最后由 若兰 于 2014-12-8 23:25 编辑

      元代戏曲家马致远(约1250-1321至1324间)的《天净沙·秋思》是首很经典的曲子词,历来都被人们所推崇,也常常被评论家们和诗词的教学所引用;天净沙,曲名,秋思,曲题,也就是标题。马致远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同称为“元曲四大家”。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枯藤 老树 昏鸦”,这一句诗人用了一组排列有序的列锦修辞描绘了秋之景象,从诗人运用的意象看,描绘出的是秋之冷落、萧瑟、凄暗的景象。通过想象,可以还原出这样一幅画面:眼光所及,在不远处的地方,有一颗老树,老树上缠绕着叶子落尽了的枯藤,一群乌鸦在上面呱呱呱地叫个不停;诗人接着写道:“小桥 流水 人家”,这一句同样是列锦,这句是一个很温馨的画面,是近景,我们把它想象一下,就是小溪上有一座小桥,桥边有一户人家,这两句列锦,本身又构成了另外一种修辞--映衬,以景衬景,首句极尽秋之萧瑟,二句却极尽其温馨之感,相互映衬之下,萧瑟更显其萧瑟,温馨也更显其温馨,直让读者的心理落差感觉极大,在诗人的视觉上是由远而近的描写;诗人接着又写道:“古道 西风 瘦马”,因语法上的原因,人隐含于其中,此句可以说是由景及人了,这句同样是列锦,“古道”是已经很少人走的路,此处暗示了偏僻之道,表现了游子之落寞、无奈之凄凉感;“西风”即秋风,这里,我们可以这样去想象,残秋的暮色中,羁旅在外的游子,在萧瑟的秋风中,一个人骑着一匹又老又瘦的残马,踽踽前行在冷冷清清的古道之上;古道西风瘦马又跟其上句之小桥流水人家构成了映衬,诗人又把温馨的感受拉回到了一种重重的落寞之情景中来了,这样的转换,如果我们深入词中,心理的起伏会很大,让人有一种受不了的感觉,此句为后面的结句埋下了很好的伏笔;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此时,正是“夕阳西下”的时候,肝肠寸断的游子还在浪迹天涯,无奈之感不言自见,最后似点非点地点出了羁旅在外的游子对家乡的温馨之思念,前面所有的铺垫均为此结而设。
       在结构上和写法上也很有特点;首先,诗人用白描手法和列锦的修辞营造了秋之凄凉的环境,藤是枯的,树是老的,鸦是昏的,从色彩上说,都是暗淡的,这正好是“秋景”所特有的特征。从形象上说,枯藤和老树都是无叶的,感觉象是没有生命气息的,只有“秋风扫落叶”后的凄凉景象,这景象为后面的句子打好了伏笔;诗人在这之后,用了一个极为温馨的画面,小桥流水人家,这一温馨的场面自然而然地触动了游子思乡的情绪。晚秋的黄昏中,农家人早就收工回家了,而自己却还在那条冷落的古道上,迎着萧瑟的秋风,骑着瘦马缓慢地行走,也不知道今夜的落脚之处在哪里;诗中最后挽结,“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承上而来,抒发了自己的思乡情怀与心中凄清的苦楚;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在抒情上,是很有技巧的,前面尽力铺叙,主要运用列锦的修辞方法,抓住秋天的物景,加上富有秋景特征的词语来修饰,从而营造出了特有的秋之冷寂萧瑟的氛围,并由远及近,由物到人,层层铺垫,最后才引出了所要表达的思乡之情感;可以说,整首小令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丰富的内容,极尽一个羁旅在他乡的游子内心之无奈和沉重的思乡之痛。

高山明月 发表于 2014-12-5 09:49:34

本帖最后由 高山明月 于 2014-12-5 10:06 编辑

{:xianhua:}{:xianhua:}{:xianhua:}拜读,学习!

微尘 发表于 2014-12-5 18:54:18

{:xianhua:}{:woshou:}{:woshou:}谢方家!学习!

zenghanquan 发表于 2014-12-5 19:12:53

{:xianhua:}{:xianhua:}{:woshou:}

天涯红叶 发表于 2014-12-5 20:40:51

{:xianhua:}{:xianhua:}{:xianhua:}

张展西 发表于 2014-12-6 08:41:26

{:xianhua:}{:xianhua:}

若兰 发表于 2014-12-6 10:07:49

高山明月 发表于 2014-12-5 09:49
拜读,学习!

谢谢支持{:woshou:}

若兰 发表于 2014-12-6 10:08:12

微尘 发表于 2014-12-5 18:54
谢方家!学习!

谢谢支持{:woshou:}

若兰 发表于 2014-12-6 10:08:41

zenghanquan 发表于 2014-12-5 19:12


谢谢支持{:handshake:}

若兰 发表于 2014-12-6 10:08:56

天涯红叶 发表于 2014-12-5 20:40


谢谢支持{:handshake:}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天净沙·秋思》审美浅析